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公民意识是法治的灵魂,它以一种集体性的、自觉的理性,监督并制约着法治国家能够更好地促进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法治国家的建立,不仅要以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前提条件,而且要有普遍的公民意识作为人文心理基础。公民意识是中国法治之软肋,中国法治的突破口在于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2.
孝道是解决老年人及独生子女问题的途径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以法促孝  相似文献   
3.
民心所向是一个党生存的基础,我党所以能生存、壮大,一直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继续发扬光大我党优良传统,为建设21世纪的新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赏金猎人”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是将市场规则引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是毛泽东同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和平时期的创造性发挥,其存在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赏金猎人”在解决我国警力不足,扩大就业,遏制犯罪,反贪防腐等方面价值巨大;但“赏金猎人”在我国的地位尴尬,风险高,投入大,回报却很小,还常常遭到报复,不利于在社会上弘扬正气,建议通过立法等方式对其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5.
生命伦理学在面对现代生命干预技术时,产生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道德难题。神学思想家首先发现和反思这一问题,并使之置于独特的生命文化现象—“神学生命伦理”之中。现代阻身体、身体感觉和情感为根基的道德哲学,受到生命干预技术的内部性—对“自然身体”的颠覆,及其外部性—对社会实践的社会关系(家庭和民族)的颠覆。身体不再是自我的直接存在和存在意义的表征,身体“异化”成为理解自我的“他在”,使之重又回到了肉身的欲望存在和生存暴力的无身体存在。这引致了自我的深刻分裂,并走向个体肉身的虚无和精神自我的绝望。因此,现代道德哲学的生命抉择和生命回归为此提供了两条道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