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从被动到主动:教师专业化依赖于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福云 《教育探索》2004,(11):109-110
要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由教师被动地接受专业化转向教师个体主动地进行其教学行为内涵上的“专业化”,就必须关注教师的成长,着眼于在学校教育教学情景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实践。这也应该成为对教师实施职后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基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2.
目前,许多研究资料显示,近年来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突出,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成为教师教学活动中积极行为的障碍。本文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特征和内外部压力因素的综合分析,旨在寻求缓解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关于德育过程即“转化”过程的德育过程观影响和左右着学校德育实践,而越来越多的社会道德问题也隐显出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传统的德育观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树立起符合时代特征的现代德育理念,形成道德主体互动“生成”的德育过程观。一、传统德育过程观及其弊端(一)传统德育过程观关于“德育”概念的理解和界定,反映人们对德育过程本质的把握,但人们关于德育过程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并非都是对德育过程“实然状态”揭示,其中更多的是对德育过程“应然状态”的理性表述。传统德育过程本质观认为,德育是…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的发展,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中学美术教学同样需要遵循当今世界先进的新的教育理念。新课改要求以新的教育观来指导美术的教学工作,明确美术教学既不是美术知识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而是老师与学生思想沟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过程,应力求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象世界,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