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汉人物图像艺术渗透着汉代人的审美心理,它所表现的艺术世界展示出两种意识结构:儒家审美意识和道家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2.
灵感与顿悟     
柏拉图的灵感说可以脂“神秘”来形容,反映了一种唯心主义的认识观。而南禅宗的“顿悟”可以用“玄妙”来形容,接近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是一种自我的修行,一种机缘,能够刹那间发现永恒的智慧,从此超脱俗世,达到一种自由的境界。这两种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初中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使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初中美术教育得到普及和发展,应从农村的实际出发进行美术教育:在教学准备方面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要把培养美术特长生列入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实施方面应采取民主型的教学方式;以办小美展的方式优化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4.
汉画像石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服务于丧葬礼俗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画像石大多嵌饰于墓室及其附属地面上的祠堂、墓阑等建筑之上,它们既是组成这些墓葬建筑物的构件,又是配饰其表面上的刻画装饰。装饰纹样是汉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形象思维上解决了装饰造型的基本问题,而且比较全面遵循了艺术形式美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顾恺之首先明确提出"传神论","神"成为顾恺之绘画创作与品评的标准.对如何掌握描绘对象之神,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之法,还明确提出了传神则要"以形写神".苏轼的传神论是在顾恺之基础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