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本文是在"香山科学会议(324次,378次)"的两次报告中提炼出来的关于地理科学的体系,包括地理哲学、理论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系统工程,以及前科学的部分。地理科学在钱学森的科学思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清楚,地理科学与建筑科学共同构成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蔼乃 《金秋科苑》2010,(1):108-111
钱学森是著名的应用力学、物理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诸多领域中的巨匠,现代喷气推进、火箭导弹、航天技术的奠基人和卓越的领导者;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系统学和社会主义建设总体系统工程的创导者与领路人,钱学森是“大成智慧学者”,是第二次“文艺复兴”的先驱。  相似文献   
3.
马蔼乃 《今日科苑》2010,(1):108-111
钱学森是著名的应用力学、物理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诸多领域中的巨匠,现代喷气推进、火箭导弹、航天技术的奠基人和卓越的领导者;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系统学和社会主义建设总体系统工程的创导者与领路人,钱学森是“大成智慧学者”,是第二次“文艺复兴”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地理学一级学科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分析了传统地理学教学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重知识教育,轻素质教育;(2)重专业课,轻基础课;(3)思想、知识和方法教学相分离;(4)课程结构雷同,课程间的交叉关系不明确。文章在遴选改革依据的基础上,制订了一个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的道理,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那毕竟是5000年前,或者2200年前的文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复杂性科学的发展,能够对于人体、宇宙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阐述。作者研究遥感信息30余年,对于电磁波、声波等信息载体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于人体科学实际上是一个外行,仅有一定的兴趣。由于宇宙、人体的复杂性需要多学科的共同研究,才能逐步深入,因此从人体的视觉、听觉、体温、心律、脑波与银河系、太阳、地球、月球的辐射与震动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是重要的方法之一。人体的能量来源于地球上的氧气、水、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等,因此它们对人体的呼吸、饮水、食物、营养盐、微生物等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科学关于人体的物质部分研究最为清楚,对能量也有一定的认识,至于精神的研究,由于难度很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精神的研究,应该研究人脑信息载在电磁波与声波载体上的机理,以及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形成的意识,特别是研究人体辐射与宇宙辐射(主要是太阳系辐射)之间的交互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人体信息载波与人体能量来源,涉及的人体与宇宙同源,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粗浅的、表面的、唯象的认识,还不能称为真正的实证科学,尚需医学界与科学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