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骆俊明 《湖南教育》2004,(17):12-12
12美国著名批判教育学专家斯坦伯格在《创建有意义的课堂》一书中认为:“研究”不仅仅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更可以被认为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教育应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像研究者一样地去工作、思考和交流。以下两个教育案例,在这方面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案例一:一道10分  相似文献   
2.
骆俊明 《湖南教育》2004,(14):24-24
关注点:自然、社会、人文关注自然。语文课程应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让他们在了解和认识自然世界的过程中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由此产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关注社会。这是人类发展的重大主题,是语文课程的源头活水。社会性资源是指生活世界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交往。语文课程应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展开。为了塑造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我们应让中小学生从小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具有人生意义、人生哲理、人生经验的社会生活,是语文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3.
从语课程的内在角度来看,语实践活动就是特定社会历史化下的一种具体而又丰富的生命活动,而人性则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因素。语课程的人性,是指语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根据语课程人性的本质特征,可以从以下五个策略实施语课程人性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的建设,用“文化”来观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正因为教育文化的缺失,才让文化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教育文化这一理念的提出,是一种理性思维的引预,是一种文化战略的确立,是一种育人规律的回归。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而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文化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教师发展研究,历来是教育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突出问题。新课程不但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且改造着教师工作方式。新课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