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高师教育面向社会的新路高懿德,梁军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指出了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中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和大方向,而教育面向社会则是实现这三个面向的中介环节。教育必须面向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发展,然后才能走向...  相似文献   
2.
任何真正划时代的哲学,都是推动新旧时代更替的重要精神动力:一方面它既是旧时代的产儿又是旧时代的终结者;另一方面它还是引导新时代的建设和创造者。物道主义是引导我们这个时代走向未来的哲学基本形态。它是关于宇宙万物存在之道的一种物本存在主义,是建构未来哲学和未来物种文明时代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还到处盛行着狭隘的人种文明的文化生活形式,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灾难、人道主义灾难和人类生存危机。要克服这些灾难和危机,必须从根本上消解以人为中心或以人种为尺度的人种文明的生活形式,确立一种物种平等存在主义基础上的以物种为尺度的物种文明的生活形式。物种文明是人类未来文化生活形式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和自身进行交流的所有方式的总和,而文明在本质上则不过是其中具有科学性和道德性的成分。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盛行的仍是狭隘的人种文明的生活形式,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灾难、人道主义灾难和人类生存危机。要克服这些灾难和危机,必须从根本上消解以人为中心或以人种为尺度的人种文明的生活形式,确立一种物种平等存在主义基础上的以物种为尺度的物种文明的生活形式。物种文明是对传统人种文明的颠覆和超越,是基于物种平等基础上的科学化和道德化的人类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5.
"万物一体哲学"作为克服生态环境危机这一时代困境的应对思路,认为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基本原因在于西方传统"主体—客体"关系式哲学主导下的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破坏,要求改变西方传统"主体—客体"关系式哲学观念,建构一种"万物一体哲学"。这种"万物一体哲学"应对时代困境的基本途径有其优缺点。与此相联系,它也有着自身学理上的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许多学者对传统至现代通行的传统文明观念及其文化生活方式提出了系统的质疑和批判,并提出了取代传统文明观的未来文明观,和重新设计人类未来的文化生活方式,其中主要有生态文明观、和谐文明观与高懿德所提出的物种文明观。物种文明观以为:传统至当代的文明本质上是一种以人种为尺度的人种文明,未来文明在本质上则是以物种为尺度的物种文明,“物种文明”这一概念是对未来文明本质的准确定义和把握。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和实践只是探寻和走向未来物种文明形态的中间过渡环节,不是人类文明的真正未来形态。和谐文明观作为对未来文明观的一种描述诚有许多可取之处,但未把握未来文明的真正本质,是一种尚未成熟的未来文明观。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的实质,就是各种剥削阶级消极颓废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滋生和蔓延,极大地冲击和动摇了传统的社会主义伦理准则的统治地位,威胁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伦理道德问题的产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型伦理道德体系的建设以及目前伦理道德问题的克服是一个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此种关系决定了我们克服目前伦理道德问题的一系列原则、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天人和谐与社会和谐构成和谐社会建设的两大维度,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逻辑关联关系,人自身的内部和谐集中体现着二者之间的彼此和谐关系,同时又是二者彼此相互过渡的基本逻辑中介。天人和谐不仅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构成整个和谐社会的内在的基础性因素,而实现人自身的全面解放和人自身内在本质的全面和谐是实现天人和谐和社会和谐并最终实现它们之间的全面和谐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及其二者之间的联系,皆是人们约定的结果。这是语言的契约本性,它构成了语言社会秩序的本质。语言的契约本性决定了语言的发展必须遵循民主契约的原则。试图通过探索语言和契约之间的内在联系来阐述语言从产生、发展到运行等诸多环节所蕴含的契约性。  相似文献   
10.
一老子的救世方略,其自本精神就是通过实践“无为政治”使社会达到一种理想状态,即“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小国富民”是老子的政治理想,在老干眼中,就是所谓“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虽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除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江八十章,下引此书只注篇名)的社会状态。这就是说,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是一幅废弃一切物质文明的单调图画,在这幅画面里,标志着物质文明的“什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