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因客家文化以及客家菜名有其特殊之处,所以在翻译时需要采取与翻译其他菜系的不同方法。客家菜中有注明原料和烹调方法的常规菜名;也有非常规菜名,例如使用客家方言、菜品的形状以及附加寓意命名,翻译时可采用音译,直译,注释等技巧。另外,向外宾推荐客家菜应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特别是狗肉的菜肴。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浅谈社会语言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大学英语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习者言语交际能力;应当注重培养学习者主观情感因素;应当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探讨《印度之行》中的生态问题,通过文学生态批评、经济生态成本和生态法学之三维来考察当代世界自然环境、社会关系和文化精神的生态失衡,以期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一、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人肉体与精神相统一的生态整体主义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小说家福斯特的《印度之行》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征服与统治的生态危机。小说强烈批判了危机背后所产生的强权意识,倡导回归自然、融入自然、感悟自然,以期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统一的生态整体主义的理想渴望。在《印度之行》中体现的生态观表达了福斯特对人类生存的忧思与关怀,对诗意栖居和寻觅更为持久的人类之家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主义是当今热门的话题,通过对<女勇士>中的"东方主义"和"他者"形象的分析不难发现,汤亭亭的经典之作<女勇士>中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描写,是为了迎合了"东方主义"话语中关于东方是落后的、愚昧的、模糊的、堕落的、幼稚的、不切合实际的等观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借助空间批评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约瑟夫.康拉德的著作《黑暗的中心》中空间背后所蕴含的社会、道德、文化等属性。笔者分别从社会组织的空间和人地关系的空间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殖民主义统治下的刚果腹地,并通过寓意丰富的空间隐喻,揭示出欧洲殖民主义疯狂地掠夺非洲大陆的自然资源,剥削、欺压非洲人民的罪证,更重要的是揭露那文明掩盖下的丑恶、进步背后的野蛮。  相似文献   
7.
诗人拜伦因其一系列惊世骇俗之举而享誉世界文坛,又因其特立独行的情感方式和人生观致使批评界对其毁誉参半。本文从拜伦典型的性格特征——叛逆的视角切入,并从天生叛逆的性格特点,对传统的叛逆——追寻自由与爱情,和叛逆的浪漫主义悲歌——拜伦式英雄,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造成他叛逆性格的原因,这种性格在他文学作品里的表现以及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