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合格 特长”已成为一种公认的素质教育模式。它的理论依据就是MI理论,即多重智力理论(Multi-Intelligence,简称MI)。该理论是美国心理学教授瓦德·葛德在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应包括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及创造新成果的潜力。人类至少有七种智力:语言符号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节奏智  相似文献   
2.
进行高效语文素质教育,首先是语文教育观念的转变,而要把这种观念运用于实践中,就要有不同于低效教育也不同于应试教育的教法和学法。我们从实践中摸索出数十种阅读法、写作法等,而较有普遍意义的可筛选出10种。语文学法的形成,需要语文教师的反复指导和学生的多次实践、熟练掌握以至于成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赫耳墨斯一气之下 ,来到一所中学当了教师。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给学生订了很多书 ,并且布置了很多作业。他的教学赢得了普遍的称颂 ,他很快被评为特级教师。可是有一天 ,他偶然发现有位学生觉得书包太沉 ,把书朝垃圾堆里放 ,便大喊道 :“孩子 ,别糊涂 ,那些书都是对你考上神仙最有用的资料呀 !”不料学生却冲他吼道 :“我不要神 ,我要活人 !”。这是一个初中生在课堂上写的一篇寓言。笔者在某中学上《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课文时 ,要求学生以赫耳墨斯另一故事为内容 ,写篇讽谕性寓言 ,便得到了这篇让人心灵震撼的佳作。我从中听到了学生在不…  相似文献   
4.
教学场的存在,是每个教师都感受到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心理活动总受到环境的制约.这个环境,既指个体所处的外环境,也指个体当时的内环境,即心境.在一定的时空中,师生教与学的存在及其活动方式,会引起教学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这样一个教学动态系统,我们便称为“教学场”.教学场含个体心境的微观场、整个教室形成的中观场和教室所处的环境,如自然的、  相似文献   
5.
如何高效地学习?这是困扰每个学习者的问题。要高效学习,首先要会学,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从哪里来?能力都是训练而来的,必须科学地训练,训练都能做到科学地训练却很多人做不到,即是说,很多人看来在学习,其实还没有真正地参与学习。让我们谈谈“参与性学习”吧。  相似文献   
6.
阅读课文后边,都有2—5道“习题”,它是教材编者交给学生自学的“指南”,交给教师导读的“提示”,教师要抓课后练习,才能较好地指导学生自学。要指导学生从课后练习中明白自学要求、训练重点。学生阅读课文,总有一个主要目的或一个着眼点。泛泛地要求学生“把课文学深学透”,既不科学,也不现实。而课后练习就是编者指出的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要求和训练重点。如  相似文献   
7.
语文素质生长点 培养语文素质,进一步拓宽说,培养人才,要抓住的“灵魂”是什么?语文教育的“灵魂”是培养“悟性”。 “悟”点,是智力生长点,是语文素质生长点。像一粒种子,一棵树,无论它小还是大,都不是处处发芽的,只有在那“芽口”才能形成芽苞长出小芽进而发育成参天大树的。培养学生语文素质也是这样,一定要树立“智力生长点”思想,时时处处把语文教育的情与思、智与力用在“点”子上。 语文教育之悟,有感悟、情悟、理悟和行悟。 感悟 我们感知的任何信息可以说都与语文相关,但真正有益于语文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是那些感  相似文献   
8.
一要堂堂备课.同一篇教材,哪怕是曾上过“我最满意的一堂课”的教案,哪怕是“有书为证”的特级教师的教案,也不能搬用、重用.为什么?从教材说,教师对它的认识是随着多次实践逐步加深的,与它相联的知识是逐渐益广的.从学生说,基础、智力、思想也绝不屈属相类.从社会  相似文献   
9.
《左传》的口才学价值也是很高的。以《秦晋殽之战》中人物19次“演说”共38句话为例作鉴赏,从语言情境看,言分内外,内直而外曲;从语言艺术看,语有表里,可由三意、三味、三境构成的矩阵知其多维;从语言机理看,声由心发,语言外显着人的生存质量。我们可由几个特点来观照其语言美。  相似文献   
10.
范读,是语文教师在讲读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师用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示范期读,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超,扫除阅读障碍,把学生初步引入课文的情景;同时,也能训练学生听、读、思的能力。﹃能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