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魏梦月 《今传媒》2010,(1):98-99
从传播学角度讲,非语言符号主要指的是除语言文字之外的,各种作用于人类感觉器官的负载信息的标志或记号。①在人际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符号必不可少的补充。据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的分析,人际交往中传递的信息量,7%凭借语调,38%出自声音,55%来自表情。如果说"声音"指的主要是音节语言的话(其实还包括辅助语言),其他两项相加就占量的60%以上。②  相似文献   
2.
基于《汇报》上所刊发的批驳生物进化论之言论,运用原始文献考证与分析法,深入探析其主编李杕作为天主教传教士对生物进化论所持的批驳立场及深远影响。结论认为李杕作为忠诚的天主教牧师,为维护天主教教义不惜向19世纪的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之一——生物进化论发难,从科学和哲学角度深刻地批驳生物进化论的致命缺陷,其主编的《汇报》也成为最早对生物进化论发起攻击的传教士期刊,从而成为经由期刊传入西方近代自然科学极有研究价值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