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各国文化   7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1.
本文以农民工题材的文学文本为依托,将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置于新时期四川文学的背景下予以考察,由聚焦当代文学农民工书写推进到农民工身份的内涵阐释及焦虑起因,探讨农民工书写所呈现出的复杂的文学价值及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农民工书写”成了当代文学的一大亮点,农民工的文学书写不单是对打工生活边缘化生存境遇的关注。也是对处于双重边缘的农民工身份问题的探究。本文从身份人手,解读郑小琼诗歌文本中作为边缘者的身份书写,探寻蕴涵其中的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3.
身份是移民在异域书写自我和寻求归属的依托。本文旨在通过对郭沫若留学时期创作的身边小说的文本细读,去品味隐藏在文本中的或隐或显的身份焦虑。从某种意义上说,郭沫若小说人物的认同危机和身份焦虑,与中国文化和社会存在的总体经验息息相关。他的小说由是成为海外知识分子的身份焦虑与自我建构的艺术写照。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是影响当下诗歌刊物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不少传统诗歌刊物在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下积极利用新的传播媒介,探讨新的发展方式。当前环境下,诗歌刊物应当注意实现刊物和新媒体的有效互动,结合传统纸刊和新媒体各自的传播优势,明确定位,突出特色,避免同质化、娱乐化倾向,从而实现诗歌刊物和诗歌本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形象的问题在中西绘画美学中举足轻重。在中国绘画美学中,审美形象始于"象";在西方绘画美学中,审美形象始于"形"。中西绘画美学相异的范畴反映出两种不同的艺术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虽然郭沫若的历史小说创作受到多种文艺流派的影响,但他创造性地运用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却是一个十分突出的倾向。作者运用表现主义的艺术形式寄托富有现实意义的抽象题旨,十分鲜明地体现了历史小说《豕蹄》的泛表现主义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色彩在绘画艺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西绘画艺术对色彩的诠释和运用各有精妙,自成体系,因而不同的色彩观和不同的色彩运用演绎了面貌迥异的中西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8.
绘画是平面艺术的典型样式,通过调动线、面、形、色等视觉的形式元素,在二维空间中塑造审美形象。如何以平面关系表现三维空间存在是绘画面临的首要问题。而中西绘画不同的空间处理与画面结构象征了中西相异的文化精神与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9.
魏红珊 《时代教育》2010,(3):118-119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课题。本文就当前新形势下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原则问题加以分析,并就专业课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魏红珊  魏宏欢  周君 《中华文化论坛》2023,(4):21-29+187-188
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中民族主体意识日益凸显,这期间的作品与其说是民族自我意识的文学书写,不如说是由特定时代语境下民族主体的文学建构。本文在主体性与认同的理论视野下,探讨少数民族文学中创作主体从被言说到自我言说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的认同嬗变,探究“多元一体”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独特呈现,以及少数民族作家民族叙事与民族主体的认同构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