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与科研     
做为高等院校教师,教学工作与科研之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如果忙于教学就难以顾及科研;如果专注于科研又无暇抓好教学。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它时时从教学工作中吸取营养和经验教训。教学工作对科研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论文的选题到内容的阐述。如能切合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有的放矢搞好科研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在高校十几年的历史教学中,我每学期都有教学任务。但从未放松过学术研究,教学工作时刻督促我从事学术研究,学术研究又使我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那么,我是怎样处理这二者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开放力度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乘隙而入,侵蚀党的肌体。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国情,以史为鉴,运用党内监督、群众检举和加强法制三者结合起来的方式,对我党所开展的反腐败斗争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保定市古今县域名的研究,探讨保定的历史、地理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师专的课程在设置与教学内容上均存在着不少问题,为适应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必须对传统的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做到现代科技及时实充,经典理论删繁约简,教学手段革旧更新,实践教学求质保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新一代师专生。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为适应科举考试需要而形成的集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保定莲池书院是第四任直隶总督李卫所创办的官立书院,其教育目标定位于为科举考试服务,从而造就了众多封建官僚,培养出一大批文人学者。但随着科举制的废除,书院制度推陈出新,提倡自由讲学,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学术交流与争鸣,为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现代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资源。这些因素或成分不仅有教育历史价值,更有其超越时空限制在现代教育语境下的现实意义。而且在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文化遗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亦可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崔元翰是整个中国科举史上仅有的两个"四元"之一,状元及第后,成为学者型的官吏和文士,其为官贤良方正、直言敢书。为学则博学多才,在唐代141名状元中只有他和王维列入《旧唐书.文艺传》,其学术文才可见与王维不相上下,故人称有"典诰之风",尤其是其女崔莺莺的浪漫传奇故事更使其在文学作品中卓著。  相似文献   
7.
从2002年以来,史学界对宋太祖赵匡胤的祖籍和祖陵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清苑说”和“涿州说”两种观点,迄今仍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根据大量的史籍记载和目前清苑县东安村出土的石像生等考证,认为赵匡胤的祖籍和祖陵均在保州。  相似文献   
8.
尧是中国古史传说中杰出的部落首领,长期以来与舜、禹一起被视为古代圣王政治之典范,尧天舜日更被视为理想中的大至盛时期,幸福美满的代名词.而他们治世方略的基本思路却是由尧起始和奠定的.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及近年来对冀西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实物,在厘清帝尧传说真相的基础上,着重考证"尧文化"的最早发源地为今天保定市境内的顺平、望都与唐县;同时探讨尧的历史贡献、尧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文明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奇才怪杰,也是著名的文化保守派人物。由于他一生“好辩,善骂世”,因而被时人视为“古董”,骂为“疯子”;今人也认为其思想“模糊多变”,“对国事家事也无坚执之见”。我认为其说法有些偏颇。纵观辜鸿铭一生的言行,尽管怪异却有宗旨。其基本思想和人生信念便是爱国主义。本文试对辜鸿铭的爱国主义思想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地名是人类为了便利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命定的地物或地域名称,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地理、历史、民族、宗教、语言、文字、风俗、物产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地名蕴涵着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地名又是地域的标签,是其发展变化的真实记录,它的演变折射出地名文化的轨迹。高阳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南,关于高阳地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是古传这里曾为颛顼帝(高阳氏)的故都而名;二是县内有潴龙河(古称高河),高阳古县城(今旧城村)因地处高河之阳而命名;三是战国时期燕国武成王将高阳封于宋荣蚠,因其封国而名。高阳地理位置重要,其既为宋代著名"三关"之要,又是20世纪30年代"高蠡暴动"之策源地。其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素有"纺织之乡"美称。高阳自古崇文尚武,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素称"戏曲之乡"、"华工之乡"和"八才旧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