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齐白石教画     
<正>齐先生接受徐悲鸿邀请授课,可以不登讲台,不拿粉笔。徐对齐先生说:"你不上讲台,我替你讲,你在下面演示就行了。"学生自然欢迎两位名师同时授课。但齐先生还是很少来授课,一般多是碍(ài)于交情,面子拉不下来才去上课,所以写齐先生的文章便很少有写他授课的一些事情。抗战期间,白石老人授课四块钱一小时,授一次课三小时,十二块钱。他有辆黄包车,外面包着蓝色的布幔子,帘子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领导和同事为鼓励我治学,称我为“徽学专家”。能被人发现自己的“亮点”,心里总是高兴的。但人要有自知之明,要真正成为被学术界认可的“专家”是很不容易的;我只是对徽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下了一些功夫,写了一些文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真正的“徽学专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也许有同志会问:你作为一个省报的编辑,怎么会和徽学结缘?一个“徽学专家”对办报有些什么好处?你又是怎样向“学者化”努力的呢?初识徽文化 我的家乡安徽歙县,地处皖南,黄山脚下,是古徽州府的首县和州府长期所在地,也是后来国务院首批…  相似文献   
3.
对于徽州学,即使不能统一看法的话,也没有关系.人们游览庐山尚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何况博大精深的徽州历史文化,我们又怎能做到"一律"?对徽学的定义,最有代表和影响的有这样几种观点,一是已过世的张海鹏先生,他在<"徽学"漫议>一文中写道:"什么是徽学?徽学即徽州学,或曰徽州文化.  相似文献   
4.
张国良是退休教师,今年八十三岁。他和陶行知是同乡,又是崇一学堂时的同学。为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我们最近访问了张国良先生,请他回忆了陶先生的一些往事。  相似文献   
5.
副刊漫议     
  相似文献   
6.
7.
许承尧,字际唐,亦作霁塘,别署疑庵,世居安徽歙县唐模村,生于1874年,即清同治十三年;1904年他31岁,时年中进士,并授翰林院庶吉士。因庚子后,外侮日深,清廷昏暗,加之新潮激荡,许氏于1905年请示返乡,兴办学校,在歙县城中办了新安中学堂和紫阳师范学校,又在唐模办了小学。1907年,因组织反清革命事发,乃结束二校事务入京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兼国史馆协修。1907年,敦煌藏经洞发现七年后,英国人斯坦因将一些文物盗运西方,一部敦煌血泪史由此写下了沉重的一页。之后法国人伯希和以及日、俄探险家也接踵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