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杂文意指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元语言“话语系统中所作的“解释“进行“再解释“,以探察“元语言“话语系统中存在的矛盾性痕迹与消解性缝隙,实现对“元语言“话语系统的解构,并作出有利于“新元语言“话语系统的阐释,由此展开“新元语言“话语系统的建构.“对解释进行解释“,更全面真实地描述了杂文意指的整个实现过程,可以充当杂文的一种意指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现代评论>创刊之初,发表大量批评文章,体现了"独立的,不主附和"的批评精神.第十五期被扣后,风格为之一变,确立了"不尚攻讦"的批评态度,整个刊物呈现多文体并峙与众多作家个性化写作并行的局面.陈西滢与鲁迅论战失败后,"现代评论"派主要成员纷纷离散或分化,<现代评论>表现出经院化写作与格式化组合的倾向."现代评论"派经历了攻讦期、论战期、分化期三个发展阶段,其政治立场、思想态度及其各构成成分本身就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离合分化的过程,它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具有浓厚新文学色彩的复杂的、多层次的自由主义政治文化流派.  相似文献   
3.
诗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大规模的集体创作,在台湾社会历史与文化生活中产生过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日据时期,台湾钟手以诗钟为载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广泛开展社际联吟、区域联吟与全岛联吟,从而使台湾诗钟汇聚成声势浩大的诗海钟涛,掀起一股股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保存和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文化浪潮.然而,现有台湾文学史特别是台湾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大都把诗钟弃置在台湾文学的边缘,有必要加强对它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菽庄吟社与上海南社在发展规模、存续时间、创作成就、声势影响等方面均旗鼓相当;然而,由于它们各自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人员构成及态度倾向各异,社团宗旨、革命要求、文化取向、诗学传承迥别,加上组织形式、运作机制、经费来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二者最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风貌。从本质上讲,上海南社是清末民初反清排满的民族主义革命文学社团,菽庄吟社则是日据台湾时期抗日复台的爱国流亡文学社团,分别蕴含特定的社会内涵和独特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散文“野马风”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写作触点、语言个性、意象选取、行文程式和目的关怀等方面对徐志摩散文“跑野马”风格特征进行探析 ,并认为徐志摩散文体现出“不可测 ,不可节 ,不可预逆 ,起 ,动 ,消歇皆在无形中 ,狂飙似的倏忽与猛烈与神秘”的野马禀性和张力 ,徐志摩在散文创作中始终张扬着“最有灵性、最富理想色彩和生命光泽”的野马精神  相似文献   
6.
诗钟体系庞杂,格目繁多,在长期的播流迁衍过程中又产生诸多变异,因而在格目理论的论述上也就矛盾与错乱之处互见.考察诗钟形成及流变的历史可以发现,与传统律诗、绝句一样,诗钟最初也是五言、六言、七言、骈体并存,之后则经历了从"古格"向"今格"转化的过程.其中,准确把握"笼纱"的实质,合理确立"晦明格"与"咏嵌体"这两种兼类现象在诗钟结构体系中的坐标位置,科学界定"集句"、"白解"等术语的性质范畴,又是理清整个诗钟格目体系及其结构层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