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隐喻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隐喻认知对多义词的形成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从隐喻映射理论、隐喻认知等方面阐述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鼓励学生联想,深刻理解一词多义现象;分析词汇隐喻文化差异;将语境引入教学。  相似文献   
2.
研究者们对迁移的理解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归纳起来有三种理论,即干扰论,弱化论和认知论.一开始,迁移被理解为“干扰“,学习困难和错误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学习者母语的干扰,但是到20世纪60年代末错误分析的结果对这些理论提出了怀疑,二语习得研究者也对迁移的地位持相反的意见,认为干扰错误并非源于迁移,而是“借用母语“,是一种“调解“策略.这样迁移的地位被弱化.迁移的认知论将迁移解释为先前习得的母语语言知识在二语知识结构建构之前对二语知识的影响,是对迁移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黄俊娟 《考试周刊》2007,(29):63-64
英译汉译者在处理英语含有文化色彩词语时要尽可能将语言形式上承载的文化内涵呈现给汉语读者。习语具有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形象直接翻译出来比意译好。因为直译形象保留了英语的文化色彩,符合翻译的忠实原则,还能让汉语读者了解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同时普通汉语读者也会积极主动地通过直译接受异域文化,开阔视野,丰富汉语知识。  相似文献   
4.
黄俊娟 《考试周刊》2008,(49):227-228
由于英汉民族具有不同的"先前经验",所以两种语言中即便是表达同一概念的对应词语也会有不同的背景知识,反映民族文化的差异。这实际上是不同语言的词汇冲突现象,属"貌合神离"的英汉习语,即字面意义相同,隐含意义(包括褒贬意义)却相去甚远,不能互译。所以翻译时译者要保持清晰的思维,既要注重文化深层的蕴含,又要了解语言表层含义的异同之处,准确理解习语,再将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寻找最佳契合点翻译出来。  相似文献   
5.
汉诗英译中文化意象的误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由物象和寓意组成。诗人以诗传情,经常运用具体的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但英译本中总有一些意象因误译而失色的例子,作者通过分析发现主要是译者对原诗的写作背景和诗作者的写诗意图不清楚,对中国独特的文化意象不熟悉所造成的。译者只有了解清楚了这些,才能对原诗有深切的理解,才能进行翻译。对于汉诗中的文化意象的翻译,笔者建议保留物象直译,以准确传达原诗的思想感情为翻译标准,以使中国五千年文化精髓被世界了解和接受为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者们对迁移的理解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归纳起来有三种理论,即干扰论,弱化论和认知论。一开始,迁移被理解为“干扰”,学习困难和错误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学习者母语的干扰,但是到20世纪60年代末错误分析的结果对这些理论提出了怀疑,二语习得研究者也对迁移的地位持相反的意见,认为干扰错误并非源于迁移,而是“借用母语”,是一种“调解”策略。这样迁移的地位被弱化。迁移的认知论将迁移解释为先前习得的母语语言知识在二语知识结构建构之前对二语知识的影响,是对迁移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