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社会主义企业领导制度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是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就提出,在企业管理制度上要特别注意责任制这个问题。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企业中必须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这样,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企业领导制度问题.终于有了明确的结论。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结论,并使它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完善,从理论上对它作出说明和探讨,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一、生产力标准问题是十三大的重要理论贡献之一。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论断,到党的十三大全面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以之为立论的根据,提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不断地进行再认识所取得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贡献。在学习社会主义初级段理论时,人们都会注意到,生产力标准问题在这一理论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首先,十三大指出我国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必然经历一个特定的又是相当长的初级阶段的根本条件。其次,十三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共同目的,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自觉地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指导实践。本文着重探讨的是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心和方法问题。 一、“资本主义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而只是一种历史的、和物质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这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其运动规律后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也是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学中应该始终贯彻  相似文献   
4.
在《对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我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几个普遍性问题,作了一些粗略的探讨.本文则拟着重探讨高等师范院校政教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几个带特殊性的问题.一、关于高师政教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特殊地位和特殊要求.1、高师政教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特殊地位,是由它的特殊的培养目标决定的.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普遍设置了政治教育专业(在部分师范专科学校是政史专业),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对这些新的现象作出科学的说明,以推进人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但是,在这个再认识的过程中,出现了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的倾  相似文献   
6.
一、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首先要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质。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对它所由发生的时代和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经历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之后,人们在深刻的反思中,认识到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高等学校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上?应该怎样加强和改进?这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关于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位置问题。1.在社会主义的高等学校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是培养又红又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