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对初中生而言,高中生的心智活动和注意能力大大提高,其抽象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也迅速发展。但因高中学段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导致焦虑感增强,且情感问题日渐突出,以致于偶有高中生跳楼自杀等现象发生。作为高中一线教师,我们在惋惜感叹之余,又应该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实施好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各种信息,通过细致、敏锐的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采取灵活、巧妙的办法,帮助学生妥善地处理心理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2.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考试院对2010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的加分政策做出了重大的调整:由原先的首次参加学业水平测试得6A(含两门选修科目)才加10分转变为首次参加学业水平测试有一门必修科目得A者加1分,得4A者加5分。  相似文献   
3.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9页写道:“(1860年)10月,奕诉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赔款割地,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地为通商口岸。”笔者认为此处表述欠妥,因为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汉口和南京是在1860年《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错觉。1856年,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了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  相似文献   
4.
黄元罗 《今日教育》2012,(12):40-41
我是2000年读的大学,2004年大学毕业走出校门后一直战斗在高中教学第一线,忙碌疲惫中仿佛忘记了曾经度过的许多与名家名作相伴的幸福和温馨时光,感觉心中荒芜不堪。其中在大学就选修过钱理群先生主编的《现代文学》专题,可惜已过而立之年的我似乎忘了大概。  相似文献   
5.
黄元罗 《师道》2013,(3):44-45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广大一线教师在努力探索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来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学生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但这种尝试大多只是在新授课的课堂上,在讲评课的课堂中却鲜少见之。教师在讲评课的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课堂容量较大、知识点考查范围广及对学生知识把握度和能力要求过高等原因而缺乏等待与留白,直接采用灌输式讲授,一讲到  相似文献   
6.
"边缘化"是指从中心和主流中逐渐被移除而走向非中心、非主流,从而导致被冷落、被忽视、被遗忘。班级管理中边缘化现象是班级管理的严重障碍,它会影响教育教学的开展,影响班级成绩的提高,影响班级学生身心的发展,此危害可谓大矣。  相似文献   
7.
黄元罗 《考试》2014,(10):11-13
<正>进入高中尤其是选择文科以后,在"茫茫题海"中,经常会遇到些"是是而非"的历史选择题。这些"是是而非"的历史选择题是如何巧妙设计的呢?我们为什么会被这些题目所迷惑呢?怎样才能揭开这些题目神秘的"面纱"呢?下面笔者结合部分典型的选择题进行归纳总结并作必要指导,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拉开了古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自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公开标榜以儒家理念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指导思想,使得儒家思想占据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近两千年之久!正是由于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相关知识点在近三年(2007-2009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中频频亮相。我想通过展现和解析近三年全国各省市历史高考中的部分试题,谈谈其对2010年历史高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元罗 《学子》2012,(6):33-34
一、实行"看、读、说、评、析、导、启"教法,落实"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高中历史专题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1.具体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中旬.《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选修)说明》面世。我在依据此考试说明跟毕业班学生一起进行知识梳理时.发现由于江苏省内各地市使用了人教版与人民版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从而导致考试说明必修部分的编写存有“顾此失彼”的现象.现据两种教材的2007年版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