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利锋 《班主任》2003,(6):32-33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据报载,青少年是推动网络时代的重要力量,截至2001年6月,我国的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2650万人,其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已经占到网民  相似文献   
2.
随着该岗位重要性的逐步确立,网络管理员由从前的信息技术教师兼职逐步发展成为专职人员,我们也在论坛(白板教育论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地址为:http://www.activchina.com/bbs/forumdisplay.php?fid=44)上听到了网络管理员这样的心声。  相似文献   
3.
《东渡之路》是基于地方历史资源开发的主题性研学课程。课程立足于真实情境创设学习任务,以“鉴真和尚的东渡之路给中日文化交流带来了什么影响”这一问题驱动。课程内容上,充分体现学科知识在研学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将学生分成东渡故事组、航海技术组、艺术文创组、考古发布组对四个子项目进行项目化实施。课程实施分前期学习、开题大课、集体大课、分组活动和成果汇报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在教师的教学中应用得非常普遍,但在班级管理方面往往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有些教师可能会认为,教育管理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效果难道不好吗?为什么非得要依靠网络呢?有时你与学生个别谈话时,学生在你面前会显得拘束,不愿意向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级课程,但它实行国家、地区和学校的课程三级管理体系,因此就其教学内容来看,可以说是一门地方性、校本性课程。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主体是学校,学校可以根据所在社区状况、学校办学特色、教师特长和学生兴趣设计活动主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其课程价值体现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和学习,因此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有机会动手实践,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书本,走向大自然,走向社区。本主题的设计主要是依据农村学校的特点,取材方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展开活动。学生…  相似文献   
6.
前一阵,在网上参与中国知识管理中心发起的秒杀《你的知识需要管理》活动,有幸命中,一周后便收到了田志刚先生的签名书。在工作之余,我抽时间通读全书两遍,受益匪浅,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书的内容浅显易懂,可操作性强,是一本可拿来就用的好书。通过本书,我第一次系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普通中小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重视,许多学校投资兴建了校园网络和多媒体教室。越来越多的教师自己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这对提高课堂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理念 1.计算机课程向信息技术课程的转变传统的计算机课程转变为信息技术课程,不但是课程内容的变化,而且也是教与学方法的变化。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强调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时,一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二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本单元就是基于这个理念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2.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单元学习活动设计的目的就是要突破传统的局限于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课时的分配,将学生能力的培养细化在一个知识单元具体课堂教学中。基于单元的设计有助于学习者研究性、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9.
前一阵,在网上参与中国知识管理中心发起的秒杀《你的知识需要管理》活动,有幸命中,一周后便收到了田志刚先生的签名书。在工作之余,我抽时间通读全书两遍,受益匪浅,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书的内容浅显易懂,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0.
面对当前Web2.0、开放课程、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名词新技术不断涌现,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也需要转变思路,特别是在信息化软环境构建方面,摆脱装备与应用互相割裂局面,把校园网与外网无缝对接,连通智慧,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