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培养现代有序社会所需的理性,所传播的意识形态、民族文化有助于公众的凝聚与社会的稳定,接受高等教育及其向社会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枢纽.大学教育要完成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所肩负的重任,必须坚持教育补偿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机制完善促进良好教育环境的形成、制度创新促进教育发展的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2.
学生道德学习的自我监控是指个体为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不断对学习过程进行规划和调节。它包括自我监控认识、自我监控评价、自我监控体验和实际的自我监控四个成分。道德学习的自我监控重要性表现在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和自制性上。培养学生道德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策略有: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保证道德学习中思维和行动的自主、尽量完善道德“图式”、加强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3.
教学中的道德引导行为具有专业性、渗透性和临床性的特点.理解道德教学是教师自主发展道德引导行为的前提和关键,专业生活的道德愿景是促进教师教学道德行为发展的内部动力,公众、管理层的信任和期待是促进教师教学道德行为发展的外部动力.高校应采取严把选用关,提供宽松、民主、开放的环境,构建学习型组织等策略,提高教师在专业教学中的道德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4.
公民教育作为“有意识的社会再造”,是一种弘扬个人主体性与自我实现的人性化的社会活动,是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包含主体意识、关系理念和公正等内容的公民教育,要有人性化手段:要激发个体对公民教育的需要和认同,要有政府提供的社会大环境的配合及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作后盾。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道德学习以主体人格培养为目的,注重学习的主体性、过程性和全员性。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影响学习课题的选择、思维和情感反应模式及新学习的进程与质量。培养和提高自我效能感应让学生在道德学习中感受幸福和进行积极的归因,理性对待失败和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的文化建设偏离了本来面貌,得不到认同。大学文化认同具有适应性、高度稳定性和相对动态性的特征。文化认同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心理前提和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学要形成文化认同,需要树立大众主导意识、形成自由对话氛围、建立相关机制,要在加强校史研究和宣传、开展群众性先进文化和推进特色文化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哲学主体间性观点认为传统学校德育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独自性传谕,是教化权威的实践,由于个体在教化活动中的自主意识匮乏,最终导致德育低效.倡导学校德育建立平等、自由、互动、开放的对话情境,认为各种立场、观点的冲突与融合,有利于拓宽教化情景中的问题视野、提高个体的道德理性和启迪个体的道德智慧,不断实现对话双方道德人格的自主提升.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专业品质状况呈现出专业知识欠缺、专业精神贫乏、专业行动力低下等特征,这与大学专业教育的创业创新指向、以活动与技能为中心、职业教育的速成分不开。不断提升专注能力是专业品质培养的关键,课业的专业化是大学教育的本分,专业品质培养也需要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9.
黄勤锦 《教学研究》2006,(6):483-486
研究性道德学习以主体人格培养为目的,注重学习的主体性、过程性和全员性.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影响学习课题的选择、思维和情感反应模式及新学习的进程与质量.培养和提高自我效能感应让学生在道德学习中感受幸福和进行积极的归因,理性对待失败和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学培养现代有序社会所需的理性,所传播的意识形态、民族文化有助于公众的凝聚与社会的稳定,接受高等教育及其向社会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枢纽。大学教育要完成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所肩负的重任,必须坚持教育补偿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机制完善促进良好教育环境的形成、制度创新促进教育发展的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