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出发,审视材料学科专业课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材料物理"课程为载体,依托优势学科,把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思维方式不断引入课程教学当中,通过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2.
培养卓越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大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材料类专业为例,我们构建了培养模式,建立适应卓越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实践教学环节。该培养方案的实施将在卓越人才的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进行材料科学基础的改革对提高材料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工程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并把课程的实验体系独立出来,突出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加大网站的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这些改革实践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适应了卓越工程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黄学辉 《大学时代》2006,(11):127-128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存竟争的日益激烈,对于现代人来说,心理素质与身体健康对一个人的成才与成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谁要在竞争中获胜,谁就必须有充分的自信心,顽强的意志力,超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体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是正式的教学科目。是我国学整体的一个部分,也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的课程中都设有体育课,由此可见体育学科既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学校教育各个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各科教学中课时安排最长的一门学科课程。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  相似文献   
5.
高等院校的教育除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渊博的科学知识,还应使得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为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才.因此重视和加强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PBL是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建构过程,藉此过程使学生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正越来越多地被各学科的教学所重视。问题的设置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本文给出了材料专业二维材料合成制备及性能测试综合性实验的问题设置,阐述了问题的解决过程与知识建构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体育在所有学科教学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教育缓解作用,同时也是在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不断锻炼自己的思想以及意志力,继而逐渐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基于此,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求,尽可能地将体育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本文着重介绍了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而深入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1983年,我从大余县农林技校毕业并参加了全国高校的统一考试,结果,仅差6分未被高校录取。失望之中,毕业时激动的场面又在脑海里浮现,校长的话总在我耳边萦绕:“现在农村政策放宽了,农村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农林技校毕业的技术人才,如果我们毕业后,不学以致用,仍想入非非,千军万马走高考这条独木桥,那么既荒废几年学到的专业知识,又难以在高考这条路上走通,结果是一事无成。”我心想:考大学有出路有前途,立志扎根农村劳动致富,  相似文献   
9.
根据亲自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经历和体验,论述了材料科学基础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过程及收到的良好效果,表明多媒体教学在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中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0.
“教授治校”与“校长治校”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各有其优缺点,但是由于我国的校长治校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发展至今凸显出诸如行政本位和官本位、教师的全员终身制、缺乏良好的学术评价机制等等弊端,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和学术的发展,于是有人提出了“教授治校”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