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10月至12月得到深圳市教育局的选派到美国纽约市参观学习,在70天学习中考察了11所纽约市的中小学校,既有公立学校,也有私立学校。在参观学习期间一直想寻找一个答案“纽约美术课堂的特色”:教师怎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学什么?是学科本身的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2.
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主张:文学应转向人的精神和心灵,力图揭示出“隐密的深处”、“生命的模式”和“真正的真实”。《墙上的斑点》是她实现这一文学主张的实验之作,也是成功之作,因而也成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墙上的斑点》以内心独白的形式写一个女士由看到墙上的一个斑点所引起的种种联想。看似毫无头绪,内容互不关联,细细品味一番,我们就会发现作品中“我”的意识一直在一  相似文献   
3.
1913年,38岁的史怀哲已拥有了三个博士学位,前程似锦,但他抛弃了一切所有的,从法国赶往未开化的黑暗大陆——非洲,为黑人义诊。史怀哲刚踏上非洲土地,映入眼帘的是白人欺压黑人的情境及黑人种种悲惨的生活,比如黑人生病求巫不求医,当然也无医可求。史怀哲的第一个大手术是为脱肠而引起肠闭塞的病人开刀,以往  相似文献   
4.
鉴于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流于空泛、浅表之现状,特提出对文本做“深度耕犁”。  相似文献   
5.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亚洲继印度作家泰戈尔于半个多世纪以前获得该奖之后第二个荣获此奖的作家。他是20世纪国际文学界的名人,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等。他的作品带有日本传统的纤细美和悲哀美,在文学领域里,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新修订的高中语文第一册收入的《花未眠》,就是他的一篇启迪美、传播美的佳作。  相似文献   
6.
马丁·路德·金是一位出色的演说家,被誉为“黑人之音”。美国《展示》杂志将他列为近百年世界最具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发表于1963年8月28日,那一天,25万群众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集会,声讨种族隔离。马丁·路德·金就在这次集会上作了《我有一个梦想》的著  相似文献   
7.
8.
《变形记》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是作者卡夫卡用荒诞、变形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此类文学作品,理解上有不少难度,加上课文较长,语言平淡冷漠,文中有静止的大段心理描写,这些都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教学上,一要充分做好预习工作;二要找到切入口,  相似文献   
9.
《变形记》是西方现代派学的经典作品之一,是作卡夫卡用荒诞、变形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此类学作品,理解上有不少难度,加上课较长,语言平淡冷漠,中有静止的大段心理描写,这些都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教学上.一要充分做好预习工作:二要找到切入口,提纲挈领理解课;三要抓住语言,突破重点难点:四要联系实际,深入理解作品主题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亚洲继印度作家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荣获此奖的作家,是20世纪国际文学界的名人,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等。他的作品带有日本传统的纤细美和悲哀美,在文学领域里,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花未眠》,就是一篇启迪美、传播美的佳作。《花未眠》属于说理散文,作者从“花未眠”这一自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关于审美的问题。川端康成认为“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因此要清醒地“活下去”,去努力感受到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