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艺术的大众化思潮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艺术思潮之一。这一思潮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化大众”到“大众化”的转换。毛泽东的为大众服务的文艺思想是艺术大众化运动的强大理论基础。在大众化艺术思潮的运动中,艺术的“话语主体”实际上是政治文化精英。他们的艺术理论与主张从属于他们的政治抱负和文化理想,在大众化艺术的表象后面彰显出艺术从本质论到功能论的转折。  相似文献   
2.
一、艺术的意义。对于艺术和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不少人认识不足,仅仅将其视为一种技艺的传承和训导,或者将其理解为浅表的欣赏“美”的方式。就如不少人对艺术的定位与价值的认识很不全面一样。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艺术远在天边,是遥不可及的象牙塔,只有走进美术馆、博物馆、歌剧院、交响乐厅才能感受欣赏艺术。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众多的美术团体、院校和美术家,迁徙至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使大后方成为战时美术最为活跃的区域。这一局面的形成,不仅与四川特殊的地理环境为美术家提供了相对安稳的生活创作条件有关,更重要的是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特别是中共南方局对抗日美术运动的关注与支持,为美术的繁荣营造了必要的政治氛围。美术家们在救亡旗帜的引导下,创作热情高涨,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写下了绚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