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中日小学生成才志向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日小学生及其家长由于家庭教育观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成才志向。对自己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中日两国孩子的期待与家长对孩子的期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的家长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替孩子规划未来,而日本的家长更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呈现出新的特征.依据2003~2012年间的内蒙古统计年鉴数据对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得出两者在人均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方面的差异,运用恩格尔系数法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对城乡消费结构中衣着、居住、交通通讯、医疗、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娱教育、其他消费七个消费结构子项中的差异做进一步的分析,据此提出关于解决内蒙古自治区城乡二元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消费结构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之外,中日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中国的小学生课堂之外的中心仍然是以学为主,日本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相对较轻,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两国小学生课堂之外学习和生活的表现方式不同,反映出中日两国在家庭教育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与目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很大,容易接受成人对他们的行为训练,经过合理、及时的教育和培养,幼儿会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有很大差异。中国的小学生课余时间学多玩少,亲子间的对话主要围绕学习展开。日本小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轻,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沟通,也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也折射出中日两国在家庭教育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日本少子化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子化是发达国家共有的社会现象,因少子化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已经提前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分析日本少子化的现状及成因,可以为我国少子化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