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景文,顾名思义,就是以描写风光景致为主的一类文章。在写景文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整体阅读文本,自由地循着文字“凝神观照”,放飞想象,让风景在学生的脑海里由远而近,渐渐明晰起来、生动起来,从而“看见”风景,“走进”风景。  相似文献   
2.
儿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可以毫无悬念地回答:自主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正是源于这样的觉醒,我们的课改充满着魅力,绽放出活力,"  相似文献   
3.
4.
正感受力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心理素养的角度来看,感受力是指学习者对文本中的相关元素产生的感觉、知觉,进而引发丰富的心理活动的能力。感受力又是一个经验性概念,从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角度来看,就是学生对外界刺激生成感受的可能性。以传统文化元素为对象,如果学生在包括文本阅读在内的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并能引发内素,可以发现这就是学生吸取民族力量的重要途径。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博大精深,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犹如空气之于天地而无处不在,以上分类只是便于解读,并不意味着文化元素就没有其他形式以及存在空间。三、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开掘培养显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对传统文化元素产生强大的感受力,成为语文教师的一大挑战。而笔者基于教学经验,以为在实际教学中适时开掘传统文化元素的存在并施以教学,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感受力的。例如,在《山村咏怀》这课的教学中,作为小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语文的开篇,笔者做足了文章。在汉字教学中,笔者结合数字从一至十的写法,让学生在学写简体的一至十时,还给学生介绍甲骨文上的一至十的写法,让学生认识中国汉字的源远流长;笔者向学生介绍算筹中表现数字的方法,以让学生知道作为汉字的数字是如何在算术中得以运用的;笔者亦结合《道德经》《庄子》等著作中对数字的理解与运用,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九九归一等思想。有意思的是也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零呢",这个时候可以给学生介绍一点科学知识,让学生知道能量与特质演变过程中的"无中生有"的神奇……同时,结合"亭台",笔者给学生呈现一幅山村水墨画,让学生去想象亭台六七座的情形。于是有学生问亭台是什么意思,笔者顺势结合之前准备好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亭与台,给学生介绍中国建筑的风格。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去构思诗境中的亭台六七座的情形。这样就让学生在看、听、思的过程中构建起了对中国建筑的认识,文化的元素也就随着这一教学过程流入了学生的血脉。这里只是借助于小学语文中的《山村咏怀》对开掘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举隅之一例。实际上还有太多的课文可以作出更多的开掘,因而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传统文化元素,进而提升自身的感受力,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必须肯定的是,小学语文教学亟须建立以传统文化感受为主线的教学,因而教师就需要在更广泛的文化视角下去开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以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感受力。  相似文献   
5.
新学年伊始,学校安排我继续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和语文课的教育教学上作,我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新学期的工作中。但在开学报名的几天里,作为毕业班班主任的我内心又增添了许多烦恼和忧愁,这是因为由父母带孩子来报名的寥寥无几,检查假期作业完成情况大部分学生书写混乱,错误很多,或是潦潦草草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6.
全国课改实验区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于2008年11月10日至12日在南京举行。全国各省市课改实验区的41位选手参加了现场赛课。41位选手乃层层选  相似文献   
7.
8.
最近,我有幸担任一所学校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的评委。学校组织者介绍,这次赛课,参赛者提前两天领取教材,同年级同课文、开放式备课,但不得试教,提倡原生态课堂教学。这次听课,有几例对相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方法处理的细节,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比较、品评、甄别这些细微的教学环节,无疑有益于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促进我们的教学预设趋向完美。  相似文献   
9.
2009年9月4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三十五中学听了五堂课.并对这五堂课一一作了点评。点评语文课时,总理讲了这样一段话:“老师让学生用4分钟的时间把3300字的文章默读完.我觉得这是对学生速读的训练.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她不仅要求学生专心.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常讲人要多读一点书.有些书是要精读的.也就是说不止读一遍.而要两遍、三遍、四遍、五遍地经常读。但有些书是可以快速翻阅的。默读是我听语文课第一次见到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有时间要求的。我发现学生们大多数都读完了,或许他们事先有预习,或许他们真有这个能力。”  相似文献   
10.
韦志成主编的<语文教学设计论>一书这样定义"讨论法":讨论法,也称课堂讨论法、问题讨论法.在教师精心运筹下,以集体(小组或全班)的组织形式,围绕某一教学要点或专题,展开议论甚至争辩,从而获得知识、开发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