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比较文学学科具有跨越性、开放性与人文性等三大特征.相应地,成人教育中的比较文学课程对成教生的功效也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帮助他们确立世界文学观,二是开阔他们的视野,三是增强他们的人文修养.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悄然兴起了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热”。本文认为,这一热潮形成的原因,一是由于社会的需要,二是因为其发展的滞后;同时,这一热潮也折射出社会赋予此类教育以强烈的功利性特征,因而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急需加强质量监督、提升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暴风雨》历来被称为莎士比亚“最后的喜剧”,但剧作也折射出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人文主义思想的蜕变,及作家对现实社会的失望。而剧中以基督式情感拯救社会的“药方”,背离了人文主义而回返中世纪伦理。剧作虽有大团圆的结局,但对以人文主义理想为出发点的莎士比亚来说,这种对社会现实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否定与失望,无疑是一幕深刻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百年的尼采解读史可分为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3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80年代初期至今三阶段,依次呈现出功利化、政治化和学理化三特征。第一阶段,尼采学说中的反叛意识和进取精神受到特别关注;第二阶段,尼采学说被视为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源头和指导原则;直到第三阶段,尼采学说始被当作学术和理论问题来看待。第三阶段解读尼采的成果远较前两个阶段丰硕的事实表明,把哲学理论当作一种工具或是以政治的批判代替哲学的批判,是偏颇而有害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