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颐一生热心学术,钟情教育,是宋代理学教育的奠基人。朱熹宗主程颐洛学思想,兼采众说,综罗百代,集宋代理学之大成,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程颐、朱熹的理学教育思想虽有所差异,但他们在天理与人欲、立志笃学与读书明理诸问题上的根本观点和价值取向是毫无二致的。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弘扬先秦儒学教育思想,扬弃宋明理学教育思想,提出“性教一贯”、“知行相资”以及“学思相济”诸多教育命题,这些命题进一步发展了先秦儒学与宋明理学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史上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成立之时,正值国语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茶。为了加强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建设,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积极投身到国语运动中,呼吁制定统一的国语标准,促成国民学校国文科改为国语科,还制定了新学制语文课程标准。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努力,推动了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四书正误》是颜元在学习、教授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过程中评价、批判朱熹思想的学术札记,内容包括《四书(章句集注)》之“正”和《四书(章句集注)》之误两个方面,刻画出颜元生活、思考、体验、教学以及学术思想发展历程的多维画面,呈示了颜元事功色彩浓厚的教育目的论、实质教育取向的教育内容观和以实驭虚的教育方法论等教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肇基于孔孟的儒学发展到宋代,嬗变为理学。论及理学思想源流,总是不能不追溯理学的实际奠基人程颢、程颐(世称“二程”)这对同胞兄弟。二程以直绍孔孟道统为己任,坚信树立纲常,才能造就理想人格,由内圣而外王,使天下长治久安。他们祖述孔孟的义利观,强调义的道德地位,把它抬到“天理”(亦曰“理”)的高度,提出了“明天理,灭私欲”的基本命题。主要是强调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以降,现代教育目益成为中国教育历史演进的主体形态。中国现代教育是指自鸦片战争之后逐步拓展的,经过洋务教育、维新教育、“新政”教育、“五四”新文化运动教育等若干时段并变革至今的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教育形态。中国现代教育是一个描述现代中国社会的教育总体特征的范畴,它是在并只能在中国古典教育与现代教育抑或中国传统教育与中国现代教育相互对待和互为比较中才能确立起来。中国现代教育萌生于二十世纪初年,以1901年改书院为学堂的诏令和1902年的壬寅学制和1904年的癸卯学制以及1905年停废科举为制度标志。中国现代教育的萌生不是某个单一制度因素所能决定的,它乃是由多个制度因素合力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清初出色的思想家与教育家,颜元经过为学三交的心路历程,即由深喜陆王心学到尊崇程朱理学而最终走向它们的对立面,突破宋明理学教育哲学的束缚,建构起一种新的理学形态的教育学说。即以“实文,实行、实体、实用”为旨趣的实用理学教育学说。颜元以“实学”为宗旨,批判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教育哲学,指出宋明理学教育为无用之学。因应于“非气质无以为性”的人性论,颜元突破宋明理学教育哲学对“格物致知”命题的阐释,认为读书穷理不足以为学问,强调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致知,倡导“经世致用”型的理想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儒学教育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期许为人的社会化教育提供一个内在合理的理论依据。儒学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形态有君主教育的儒学化,士人培养及选拔的儒学化,民众教育的儒学化。儒学教育社会化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既富有创新精神,亦不乏保守力量。儒学教育社会化作为儒学实现德治的生命线,是维系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也是促进中国古代社会明发展的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中华民族现代意识的觉醒,也推动了20世纪初叶中国在师范教育领域里的变革。其时师范教育的变革主要表现在设置女子高师,提倡男女合校;响应文学革命,改革语文教育;重视课程组织及教学法的改革,培养学生自立,自主的精神;推动平民教育思潮的传播与发展诸方面。把这些变勒置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经验教训,可为更好地建设21世纪中国师范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孔子作为师者的形象问题历代备受世人关注.历史地看,基于不同的价值立场,人们见仁见智,所塑造的孔子形象丰富多样,但也不乏有对孔子形象的随意建构甚至歪曲.为拨乱反正,寻获孔子原初形象,可诉诸文本,立足《论语》语境,探究孔门弟子眼中孔子师者形象的共同记忆,进而勾勒出孔子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乐天安命与义以为上的师者气象,以及学以成仁与学优则仕的师者情怀.凭实而论,回到《论语》原初的直观语境,把握孔门弟子的集体画像,揆诸不同时代人们建构意义到亲炙弟子认知意义上的师者形象,这不失为揭櫫历代孔子形象衍化过程中的一条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