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五德终始理论解释朝代更迭、历史变迁的做法,肇始于战国时期。《史记·孟荀列传》曰:“邹衍……称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现在一般人都根据这段话视邹衍为五德终始说的“始作俑者”。这一理论问世后,影响是很大的。有人兜售之、秦始皇采纳之。到了两汉,这一理论更是大为流行,成为儒者论证汉祚合理性,解释历史演进现象的重要理论之一。在当时,关于汉德问题的议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是西汉初期张苍所倡导的汉为“水德”说。《汉书·任敖传》言:“苍为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为西汉儒学的代表性人物,被时人推尊为"群儒首",所谓"文王之文在仲尼,仲尼之文在仲舒"。他的思想学说,主要保留在《春秋繁露》一书之中。文章从文献学的角度对《春秋繁露》的真伪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指出其书非后人所依托,而当为董仲舒本人所著,是我们今天讨论董仲舒学说的最基本资料。《春秋繁露》一书的体例虽然杂芜,内容也不纯醇,但是依然有其内在逻辑可以寻绎。  相似文献   
3.
作为先秦儒学的集大成者,荀子军事思想也是先秦儒家军事思想的最系统的总结者与最权威的诠释者.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形态,它的基本内涵突出地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注重区分战争的性质,提倡以吊民伐罪为宗旨的“义战”.第二,突出军事对政治的从属关系,表现出显著的民本主义色彩.第三,文武并举,致力于国防建设;尊卑有序,提倡以“礼”治军.  相似文献   
4.
军事思想,作为整个思想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发展与成熟,与人类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总体发展演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孙子兵学诞生于春秋末年,战争活动固然毫无疑问是最为直接的动力,然而古代社会思潮的逻辑发展,同样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孙子兵学不过是整个人类的思维理性进化  相似文献   
5.
黄朴民 《中国德育》2014,(15):37-40
正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儒’的文化史的考察"。作为国学院的一位老师,我一直考虑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怎样回归"国学"的本体,本相到底是什么?第二,怎么来认识国学的价值?国学在今天究竟还有没有用?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国学"不是一种简单的怀古,不是做象牙塔的学问。我们所从事的国学教育与研究,跟今天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和未来的发展也有联系。第三个问题要回答的是:怎样展望国学的未来?今天,我的讲演就是从"儒"这个问题出发,对人生处世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其影响之大,争议之多,是其他任何一位古代思想家所无法比拟的.这就决定了在先秦儒家研究中,孔子的研究一直是一大热门课题,发表论文之多,实可以“汗牛充栋”作喻.尤其是近年以来,对孔子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和成熟,有关成果更是令人瞩目.这里我们只能挂一漏万地择要介绍,遗珠之憾,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的哲学精髓在于它的能动辩证的思维方法,即以对立统一的观念与方法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视野与途径。利与害、全与偏是其哲学思维十大关系中最为核心、最具普遍意义的4对中的2对。孙子有关利与害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揭示了事物运动的基本性质与一般规律;有关全与偏平衡统一的辩证思维,反映了理想与实际的统一、终极目标与阶段任务的统一。孙子的这些认识在今天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对我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同样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宋代神宗元丰年间同被收入《武经七书》的《孙子兵法》和《司马法》,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两部重要兵书,它们在古代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我们在具体研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看法:这两部先秦兵书对某些战争问题的阐述固然具有一致性,但在更多的问题上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点。我们撰写本文,旨在分析《孙子兵法》与《司马法》之间在战争理论上的若干重要差异,并进而对孙武这位一代兵圣军事思想的丰富  相似文献   
9.
孟子作为“孔家店”的二掌柜,其地位不可谓不尊,其声誉不可谓不隆。可是,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在历史上,孟子的际遇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风光,他身后的处境其实相当尴尬。一方面作为儒学道统的重要人物之一备受后世儒林的尊崇;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默默忍受诸多反对者的诋毁。应该说,  相似文献   
10.
一、孟子研究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多,从讨论的问题来看,主要集中在对孟轲其人的总体评议、对孟子仁政学说的论述及对孟子各种思想的分析等方面.关于孟轲其人的总体评议.这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孟轲作为孔子学说的正统传人和儒家道德学派的主要代表,在战国中期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其思想体系中的合理内核与空想性质这一对矛盾始终显示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