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黄林丽 《成才之路》2010,(13):75-75
在以往的教育中,学校、家长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却忽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入,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黄林丽 《成才之路》2010,(11):73-73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要提高音乐欣赏课堂效率,应注重欣赏教学的导入,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应注重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相似文献   
3.
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课的基本内容之一。《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歌曲,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从这一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出,要学生达到此要求而不进行有规律的、较为规范的发声练习,是不可能实现的。一般来说,没有接受过规范、系统的发声训练的学生,唱歌时会出现的现象有:音色不统一,音域难以拓展;不能应用均匀、连贯的气息进行歌唱等。初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如果不对学生进行系统而规范的发声练习,学生们发出的音色、力度会更加不统一。这一阶段的学生,唱歌时有的会大声地喊唱,有的喜欢压着嗓子轻声哼唱。到了稍高的音区少数学生会运用假声唱上去,但是缺乏一定的力度与共鸣,而有的就用低八度演唱。再加上没有气息的支持,学生们经常乱换气,发出来的声音苍白、干涩。这不仅破坏了歌曲意境,而且对嗓子造成了伤害,变得声音沙哑,影响学习和生活,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信息交流主要依赖于师生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手势作为非言语的一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拼音教学中,巧用双手,发挥手势语功能,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林丽 《成才之路》2010,(14):81-82
中学阶段的学生,成熟与纯真并存,是每个人人生旅途中心理和生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其音乐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对音乐认知的过渡性、对音乐兴趣的动荡性、对音乐审美的社会性、对音乐表现的闭锁性。我们必须在掌握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前提下,设计有的放矢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6.
黄林丽 《成才之路》2010,(10):62-62
在信息化、网络化高度发达的今天,音乐通过各种媒体充斥了整个世界。在商场、剧场、大街小巷、音乐厅、电视、广播……音乐无处不在,以不同的方式与我们的生活交融在一起,学校、教室和书本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所以,教学技术也应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用先进的教学技术造就新世纪优秀的人才已刻不容缓。作为一名专职的音乐老师,面对信息技术的魅力,怎么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相整合,也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7.
黄林丽 《成才之路》2010,(15):25-25
流行音乐是当今的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更重要的是全世界正面临着以信息为中心的电子革命时代,网络、视频、音频对学生的冲击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中学生是一群年轻、有活力、易冲动、喜好新鲜事物、吸收能力强的群体,他们成为了流行音乐最忠实的追捧者。他们想听,更想唱,对他们而言,流行音乐几乎成了音乐的代名词。尽管他们知道除了流行音乐,还有其他各具特色的音乐,但是占据他们思想的大部分是流行音乐,有一些同学甚至是无选择地聆听,在他们心中,流行就是时尚,流行就是前卫,只要是流行就不土。音乐的功能越来越向纯娱乐的方面靠拢,其方面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正面的影响。因此,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怎样将流行音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已经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了解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与中学生、流行音乐与课堂教学结合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