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校后勤服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涵盖学校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的方面,包括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的生活等多项后勤保障性服务.这种后勤服务不仅行业跨度大,专业化服务的程度要求高,涉及的服务项目多,而且服务的方式和水准也各有所异.我们在做好服务过程中正确理解和思考高校后勤保障服务的内涵与评价成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劳动力的安置上也必须做到计划指导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现在的情况是,计划指导与市场调节失衡,国家对劳动力的需求与劳动力市场供应失衡,劳动力的待业比重太大,带来了社会化生产与劳动力安置上的深层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既关系到待业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宁、稳定。笔者就劳动力的安置余量与分流问题谈点看  相似文献   
3.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历经了十多年的改革,沉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多种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广义角度讲改变了建国以来的传统计划模式,创新了高校服务体制,推进了高校后勤服务与社会市场渐进性的接轨。从狭义的角度讲,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自身根据地域和学校现有的条件形成了现行的三种管理形式,即:自主管理型,混合管理型,联合管理型的后勤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5.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内在精神,也是宪法最重要的价值所在。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我国人权事业的重要成就,也是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权入宪标志着我国人权保障开启了制度化的进程,为我国的人权问题从政治问题向法律问题的转化提供了宪法渠道。然而,目前我国宪法在人权保障制度方面的配套方案尚有欠缺,需要系统完善,从而构建我国宪法人权保障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6.
租赁物业管理是我国高等教育后勤社会化后的新生事物,它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校区商业网点建设与管理、二是校区内农贸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它的产生不仅为高校后勤产业社会化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同时也为高校盘活资产增添了活力,更为学校满足师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历经了十余年的时间,通过探索性的改革,逐渐建立起新型的现代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并在改革与创新上实现了全新的突破。目前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的管理模式总体上分为三类:一是独立法人型;二是社会联办型;三是自主管理型。并通过三类形式来实现高校自身的后勤保障性的服务,使高校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渐进性的与社会化的服务接轨,使其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