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扩张中,越来越多的近郊农村被纳入城区,成为非农非城的“城中村”.为抵抗城市的侵袭,许多村庄不约而同的进行了非农化的再组织,在组织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组织形态——“村落单位制”.在单位化村庄里,村庄的自主行动力下降,表现为村委会失去经济实权,变为乡政府及所属集体经济组织的下属单位;村庄的其他治理行动者的村庄意识淡薄,单位意识凸显,对单位的依赖度日益加深.国家的行政控制力在单位化村庄中得到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2.
彩票,一种具有“双刃剑”性质的投机金融证券,在给社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不少问题。私彩即是其中之一,并越来越成为公彩发展的挚肘。在大量实地调研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在彩民和运营主体两方面对公私彩的游戏规则、公信力、管理等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公彩除了公信力略占优势之外,在其他方面(如游戏的趣味性、管理模式的灵活性、网点分布的密集性)均不如私彩。针对如何使彩票业健康发展,我们除打击私彩外,有必要从正面吸取一些私彩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中原文化的北风南进下,黎族文化受到极大冲击,女性在族中的权力和地位逐渐发生变化,从"祖先识辨"、"成年礼"到"逃避外族掳掠"、"守节说",文身女性的地位不断下降,由氏族守护者变成以氏族和男性为中心的卑属者。这种转变宣告了以文身为代表的维系黎族女性地位的母系文化残余在父权(夫权)为中心的大背景下,将消解、退散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黄淑瑶  周泉根 《科教文汇》2013,(23):28-28,30
大学人文教育中传统文化课程不可缺失。在各大高校纷纷兴起的国学教研机构之际,我们也不无忧心地看到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混乱现状,普遍存在低俗化、功利化、巫术化的倾向。至少有以下原因:缺乏是宏观政策设计,精致媚俗的商业渗透和选修课缺乏准入标准。我们认为,政策层面上,国家应该对大学的传统文化课有基本要求,主持实施课程必须由专业师资负责。尤其要反对传统文化万能或无能的两种极端的观点,还传统文化课为一个知识体系、思考资源、情感培育的土壤、历史教育的武库的现代人文课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5.
“女耕男儒”表面上看似是海南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性别分工形态,但从社会性别角度出发,视其为一种性别权力关系,会发现其背后蕴含着两性之间权力和地位的博弈.“力田”、“负贩”的行为让海南女性从家里走到家外,极大挑战男性的尊严和地位.但流行于古代海南地区的“男子生来即读书”的价值观将“女劳”与支持男性“向学”的目的相挂靠,使女性“主外”行为成为服务于男性的从属性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女性“主外”行为的从属性和服务性使其社会价值被贬低,相反,男性的权力和地位却得到维护和加强.“女耕男儒”的性别关系最终演变成海南独有的“女劳”且“女卑”、“男逸”却“男尊”的父权文化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