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改已有多年,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令人关注的教育评价问题还未有根本解决。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教育,考分仍然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注重分数,我们失去了什么?刚回到家,在上一年级的女儿便吵闹:“还得给我买‘金练’!”“前天,你爸爸不是给你买过了吗?”妻不解。“那是数学‘金练’,还得买语文‘金练’!”女儿气嘟嘟的。听了女儿的话,我眉头紧锁,一种深深的忧思袭上心头。其实,一年级苏教版语数教材(上册)基本是在幼儿园所学内容的基础上作复习、巩固,并适当地学一些新知识。比如数学教材,绝大多数的内容是10以内加减法,…  相似文献   
2.
宽容忍让,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准则。处理学生矛盾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会宽容忍让。宽容忍让这,意味着从“我”的角度,应当具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自我批评,就是要正视自己的错儿,首先要找一找自己的过错,然后勇敢地向对方主动承认自己的不对,向别人致歉,以求得谅解。宽容忍让,意味着从“他”的角度,应当具有宽容大度的胸怀,不要紧抓不放,斤斤计较,甚至怀恨在心,而应学会宽容别人的错儿,过往不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
正体验作文指导教学,简言之,就是在作文指导之前,创设一个富于情趣的小活动,如实验、游戏、比赛等,激活学生深切的体验,激发表达的强烈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有效地表达。体验作文指导教学以体验为抓手,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的目的。下面以《"透视鸡蛋"》的作文教学为例,初步探讨体验作文指导教学在现实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槐乡五月》一课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五月槐乡的美景,表达了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感悟课文语言文字,课堂上出现了多个精彩的小高  相似文献   
5.
《三顾茅庐》(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八册)一课的第三节中描写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情景:  相似文献   
6.
1.通过课前的捉蚂蚱游戏,促使学生形成习作前体验,获取习作素材。 2.引导学生表达体验,领悟抓住人物动作、心理、表情和语言等以及将所见所闻表达具体的叙事方法。 3.在观察蚂蚱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有顺序地抓住各部分特点描写蚂蚱的外形。  相似文献   
7.
足球场上充满着戏剧性和不可预测性,这正是足球的魅力。今夏,被誉为“豪门盛宴”的欧洲杯足球锦标赛汇聚了欧洲豪门俱乐部的许多大牌球星,可谓球星云集;拥有欧洲五大联赛的各国球队悉数登场,可谓阵容强大。相比之下,希腊队真是彻底的“平民”,队中无一“大牌”,不少球员鲜为人知。希腊队在本届比赛前参加的所有国际重要比赛中,一球未进,一场未赢。就是这支赛前被人们公认的弱旅,竟一路杀来,掀翻众豪强,最终夺冠,创造了足球场上的“希腊神话”。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1。一、谈名家,树立志向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作文课。上作文课对大家来说是第一次,你们是什么感受呢?生:(兴奋地)我很好奇,想知道究竟什么是作文。生:(高兴地)我很想写好作文。生:(小声地)我有些担心作文难,怕写不好……师:看来,第一次接触作文,大家的感受还挺丰富的!从发言中,我感到同学们对写作满怀着浓厚的兴趣,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也有些担心,怕作文难,写不好。其实,习作不仅不难,还很有趣呢!从古至今,有无数的人爱上了写作,把写作当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你能说出一些吗?…  相似文献   
9.
宽容忍让,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准则。处理学生矛盾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会宽容忍让。宽容忍让,意味着从"我"的角度,应当具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自我批评,就是要正视自己的错儿,首先要找一找自己的过错,然后勇敢地向对方主动承认自己的不对,向别人致歉,以求得谅解。宽容忍让,意味着从"他"的角度,应当具有宽容大度的胸怀,不要紧抓不放,斤斤计较,甚至怀恨在心,而应学会宽容别人的错儿,过往不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对“我”浓浓的亲情,体会作者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学文,感受亲情,渗透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