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
以前,中小学校长培训班的授课内容大多涉及直接影响校长管理行为的方针政策、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其实,与校长先天素质关系密切的诸多个性因素以及自我概念、价值取向等心理因素也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校长的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2.
抓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抓主要心理素质的培养、勤奋、接受终身教育能力、创造能力应是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考试与评估形式对学生智力及人格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了考试与评估方式的多样化等问题,认为客观测验和主观测验、绝对标准与比较标准等对学生智力和人格发展等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造人格与创造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54名大学生的16PF及创造能力的测验,研究发现,智商、入学成绩、教师教授方法以及大学生人格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大学生创造力差异。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高中择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择校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显示:自信心最弱的学生较多分布于择校生中,自信心最强的学生全部集中于录取生,但焦虑水平两者并无明显差异;在教学条件较好的示范中学借读的中考分较高的择校生,其高考成绩优于留在原校就读的相同中考分的录取生;中考分太低的择校生,其高考成绩低于中考同分数段的录取生,即择校对他们的学习基本无效。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材建设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忽视教材建设的本土化与民族化;重学科逻辑,轻心理逻辑;忽视学生主体性地位;轻智力因素的培养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材建设必须重视正确的主导的社会价值观的传递,重视中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坚持生活化取向与问题化取向的有机结合,重视面对全体学生与面对个体差异性,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调查显示,理科实验班学生高一、高三阶段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同年级普通班学生,而高二阶段的心理健康水平却劣于同年级普通班的学生,其原因是他们在高二阶段体验到了高考与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赛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是理科特长生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谈谈班主任的工作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主任是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级的面貌和每个学生的成长。因此,研究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及其效果也就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现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造性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量表(16PF)对大学生创造性进行测量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创造力趋于中等偏上,创造性创造能力与人格因素中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实验性、独立性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高年级大学生与低年级大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也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评分者信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安徽省省级机关招考国家公务员面试的“评分者信度”,发现考官之间的评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考官的评分主要取决于考生答题的因素,而非考官本人的无关因素,即考试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