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持续两千多年的儒法斗争,以十六世纪后期的李贽为开端,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候,封建社会已经进入“末世”,在它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地主阶级及其精神支柱孔孟之道,更加暴露出它们的反动性和腐朽性。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市民阶层的产生,使进步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获得了新的社会基础,以新的姿态投入反对保守、主张革新的斗争。他们以前代  相似文献   
2.
本叙录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戏曲、说唱小说作中广罗穷搜,艰辛拣出目前可以见到的、有关包公的诸多作品或字。本编立目以古代南戏、杂剧、传奇为限,各地方戏曲中的包公戏,只在追述源流时叙述之。所录以现存剧作为主,作和版本简略介绍。已佚剧目,注明录。  相似文献   
3.
龚自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之交的著名思想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戏曲艺术的爱好者。他留存的有关戏曲的著作不多,却明显反映了他对戏曲艺术的态度,对当时剧本的改编、演唱艺术、演员修养、人们对戏曲演员的态度、戏曲的社会作用等,都能从文艺学、社会学角度密切予以关注。这对我们了解当时剧坛,特别是昆曲剧坛的兴衰,了解昆曲的演出和传播,都有重要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叙录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戏曲,说唱小说笔记,书录等著作中广罗穷搜,艰辛拣出有关包公戏的作品或文字,理清每一剧目来龙去脉,本编立目以古代南戏,杂剧,传奇为限,各地方戏曲中的包公戏中的包公戏,只在追述源流时叙述之,所录以现存剧作为主,作者和版本简略介绍,已佚剧目,注明著录者。  相似文献   
5.
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历来为广大读者和文学史家所重视。和作者同时代的戏曲家钟嗣成在他的《录鬼簿》中记载:睢景臣在扬州时,“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唯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诸公”之作,显然因平庸无奇,过眼即失;只有此篇,脍炙人口,流传至今。解放以来,不少高校选它作教材。学术界一致认为是元代散曲之佼佼者。一九七五年初,原《北京大学学报》突然抛出了署名“黎文”的一篇刺眼的奇文,把它全盘否定,罪名大得惊人,宣布“它不是古典文学中民主性的精华,而是封建性的糟粕。”问题竟是如此之尖锐!这仅仅是对一篇小小的古代文学作品的不同评价的争论吗?根本不是。作为当时被  相似文献   
6.
反动的唯心主义的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官方哲学。它统治中国数百年,流毒甚广。《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亲见并身受程朱理学之害,熔铸“自所闻见”,“秉持公心,指(?)时弊”,用他泼辣幽默的笔,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没落封建社会黑暗势力的丑恶鬼脸,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第一部“足称讽刺之书”。全书“机锋所向,尤在士林”,穷形尽相地描写了数十名形形色色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对反动的程朱理学做了深刻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儒林外史》的结构艺术是独树一帜的,一向为国内外学者所注重,但在认识和评价上却一直存在着分歧。金和在同治八年(1869)所作《儒林外史跋》中说:“是书体例精严,……观其全书过渡皆鳞次而下,无阁东话西之病,以便读者记忆。”而《缺名笔记》却说:“《儒林外史》之布局,不免松懈,盖作者初  相似文献   
8.
本叙录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戏曲、说唱小说作中广罗穷搜,艰辛拣出目前可以见到的、有关包公戏曲的诸多作品或字。本编立目以古代南戏、戏剧、传奇为限,各地方戏曲中的包公戏中的包公戏,只在追述源流时叙述之。所录以现存剧作为主,作和版本简略介绍。已佚剧目,注明录。  相似文献   
9.
孟姜女哭倒长城故事,最早,肇始于春秋时期齐国杞梁妻哭夫崩城传说,经过一千二百年演变,女主人公由齐国无名氏杞梁妻,变为秦朝孟姜女,由哭倒齐城变为哭倒秦长城。再经过一千多年的民间文学的丰富和发展,终于嬗变为今天的抨击封建暴政,反映了历代人民道德观、婚姻观的故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