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十年课改,我觉得自己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方法最大的变化体现在两个"关注"上。一是关注"音乐文化",从文化中的音乐或是从音乐中的文化出发来开发课程,在音乐课堂中着重引导儿童在文化中理解和传承优秀作品的情感和思想。二是关注"音乐体验",在听觉基础上,通过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来使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2.
文学与文化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曾论述:只有文化,才是"记忆"抵抗"遗忘"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在音乐教学中关注音乐中的文化,才能让音乐在儿童心灵生根;才能让音乐在儿童心灵开出绚烂之花。但音乐课毕竟是音乐课,儿童对它充满固有的期待,轻松、愉悦、活泼、自然,不能因为"文化",我们的课堂就失去了音乐的味道,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文化与音乐教学之"度",探寻文化与音乐教学之"法",才能生成充满灵性的、儿童喜爱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3.
<正>《苗家儿章庆丰收》是根据苗族的芦笙调填词而成的,歌曲简单易学,充满情趣。备课者课前首先就作品及苗族音乐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和筛选,最终设计出一节唱歌活动课,并作了很好的示范。课始:执教者从"苗族大山里的回声"入手,设计出"对着大山喊一喊""对着大山来敲鼓"等情境游戏,引导学生愉悦地进行节奏模仿活动,融知识于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走进苗族音乐情境。课中:苗族有两件特有乐器——"铜鼓"和"芦笙"。《苗家儿童庆丰收》中自然少不了铜鼓。教师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