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有经验的教师关于教育专长的集体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常识心理学的研究取向,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考察有经验的教师关于教育专长的集体观念。研究结果表明,有经验的教师将教育专长理解为多维现象。在集体观念水平上,教育专长由六个维度构成,其中项目平均分最高的三个维度依次为“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式及教学互动能力”、“知识造诣和见地”、“追求高标准和身心投入”。研究结果显示了有经验的教师与普通教师集体观念的共性与差异,揭示了日常概念与科学论述的交流潜力。鉴于对研究局限和常识心理学研究取向潜质的认识,本研究亦对研究程序的改进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洞喻重释     
在历史长河中,柏拉图的洞喻激发了人们丰富的想像和再创造(Blumenberg,1989),不由得令人惊叹。当代诊释学派的哲学家伽达默尔对洞喻的新释,委实值得教育者(包括教师和教师教育者)作一番创造性的检视。  相似文献   
3.
内隐理论的历史视野与当代探索:概念澄清及方法考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常识心理学占科学心理学的演化、发展共同建构了心理学的历史。常识心理学重归心理学研究的视野,可为科学心理学超越自身局限提供资源。本文以内隐理论为切入点,通过概念澄清、方法学及研究方法考虑,试图发掘常识心理学的潜质。内隐理论这种来自普通人视角的非正式理论,为个体的日常理解和解释提供了范式和框架。内隐理论研究,是由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共同激活、表征,进而重构内隐理论的过程。内隐理论研究应立足于问题中心的基本态度和立场。本文进而讨论欧陆解释学、苏俄对话理论以及心理学研究传统为内隐理论研究提供的可能道路。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询中国教师关于教育专长内隐理论之内容和结构。以五维度的教育专长初步概念框架为刺激材料,采取两种进路(因素分析和集贮建构测验)以诱发教师关于教育专长的内隐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教师将教育专长理解为多维现象。在集体观念的水平上,教育专长由六维度构成,其中项目平均分最高的三维度依次为“对学生的态度和教学互动能力”、“出色的教育教学表现及其知性、情感和意志基础”、“追求高标准和无私奉献”。在个人观念水平上,个人建构理论多数具有中等复杂度,并包含超出集体观念的新成分,如思维方式、创造教育空间。  相似文献   
5.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教比学更难”,人们深知其然,但很少考虑过其所以然.为什么教比学更难呢?在一次演讲中,海德格尔对这个问题做了有趣的论述(Heidegger,1976,pp.14-16).他告诉我们,“教所要求的是让学”,“教师必须能够比他的学生更可教”,教这种技艺才可能发生.这意味着称职的教师兼有双重身份,拥有两套本领:教师不但是“让学”者,更是学习者;教师不但能让学生学,更要自己先学,而且他要学的比学生多得多——他得学会让他们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