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改革只有吸收哲学的深刻变革才可能有实质性的创新。中外认识论变革的一个根本点不仅强调生活世界是知识的最终来源,而且主张现实的知识就在生活世界中。生活认识论对当前大学课程改革具有两点根本的启示:学校中课程改革的着力点不是强调"实践",而只有走出"学校"才有课程改革的真正"实践"。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长期难以实施说明理论研究本身存在严重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基础理论——教育知识特征观研究的完全哲学化、非教育化。探索教育知识特征观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索人类已有的基本认识成果——书本知识的特征。只有这种思路才能把教育学与哲学的研究初步分开,才可能真正有知识观的教育学探讨。  相似文献   
3.
学生学业负担长期过重是一种具有反教育性的行为。反教育性行为的根本问题首先不是外在的客观制度问题,而是教育深层的理论问题。这一问题的理论根源在于我们长期把书本知识与知识等同了起来。因此,更新书本教育知识观是走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困境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的发展,台湾师范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对台湾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一探讨,以期增加两岸在师范教育领域里的了解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论及儒家优良道德教育传统,也许我们能说出很多方面,但笔者认为,以往的研究没有揭示出儒家道德教育传统的根本特征,这也是当前德育实效性差的一个根本原因。我们认为,儒家优良道德教育传统至少表现在这样三个根本方面:性善论的人性观基础,这一点不但没有被现有的德育加以继承,反而长期受到批判;“道之以德”的教育核心原则,这一点在我们德育过程中从来没有得到重视;强调生活教育论,而不是唯学校教育论,当前道德教育完全是一种唯学校教育,这是一种没有现实性的脱离生活的“不道德”的教育,正是儒家明确反对的。深入挖掘儒家以上三大优良道德…  相似文献   
6.
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必然要求社会、高校、政府三者成为其发展主体,发挥各自的主体功能,以科学的功能体系保障高校创业教育良性发展.通过对比中美高校创业教育的主体功能定位,发现美国"社会主导、高校主动、政府协调"的协同化模式使高校创业教育在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合力推动下获得良性发展.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呈现"政府主导、高校被动、社会旁观"的政府孤立主体主导特点,未能发挥高校、社会应有的主体功能,该特点使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缺乏合力、功能效果不佳.借鉴美国经验,实现社会由"边缘旁观"向"核心引领"的效力提升、高校由"被动参与"向"主动推进"的功能优化、政府由"全面主导"向"宏观引导"的职能转变,应是未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主体功能定位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出现了奇特的二律背反困境,无论是批判"以知识为中心"论者,还是强调"认真对待‘轻视知识’"论者,都未能使素质教育得以根本实施,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正走向反面。深入研究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关系已成为当前中国教育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从知识创新的视角看,书本知识是生活经验得以深刻理解,从而是知识创新得以可能的前提;生活经验是书本知识的现实化展开,同时是知识创新的现实内容来源。这种新的知识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教兴国”必先兴“科教”。当今时代实际上首先是一个教师教育的时代。发展教育首先重视教师教育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特征。中国教师教育综合性大学化不仅仅是形式的更应是内容的综合性大学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德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德育方法“德性”的缺失;走出困境的基本策略在于方法“德性”的增强,在于“反思方法”;只有反思“方法”,才可能尊重人,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意义,才可能使德育得以创新。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校在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要问题:一是学校与社区缺乏有效的沟通结合;二是社区课程资源与学校课程缺乏有效的融合。因此,学校要有效地开发社区课程资源支持学校课程发展,其前提是建立起学校与社区的有效交往机制,其途径是建立起社区课程资源与学校课程的有效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