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在我国开始向现代化转型的特殊时期,村官形象逐渐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孙少安、呼天成和郭存先这三个村官在权力面前所展现出来的面貌差异非常大,但都透露出村官依旧沿袭着治国如治家的领导观念和统治策略。这类村官形象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参考和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职业规划对大学阶段的学习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新闻专业,职业规划更应尽早进行。在校学生一般都着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没有统筹性地对职业进行从短期到长期的规划。鉴于此,很有必要在了解就业前景的同时,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了解专业设置,分析专业方向,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学界大都关注沈从文的“从文”的一面,而忽略其“尚武”暴力的一面.事实上,军人家世、苗乡风俗、军旅生涯等导致了沈从文笔下暴力—生命力的奇特形态与独异观念.从整体而言,沈从文并不是简单的叙述某种暴力行为,而是将其纳入到“生命”的理性思考,并从中挖掘出生命的强悍、雄武、健康与高尚,展现湘西精壮汉子的“血性”“烈性”与“野性”,并将暴力使生命力更加强悍,生命力因暴力而有价值的生命奇观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人种的双重弱化,沈从文不得不进行暴力—生命力的双重“留种”,渴望以“雄强的人生观”建设国家.故此,沈从文小说的“暴力—生命叙事”同样没有摆脱民族振兴的话语环境,与“尚武尚力”兴国的民族理想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黎保荣  程舒超 《天中学刊》2013,28(3):101-103
《妻妾成群》中塑造的"庭院"意象,以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形象,折射了人物的内在情感。陈家大院既是封建礼教的牢笼,亦是死亡的刑场,更是陈家一切痛苦的衍生地。"庭院"意象是千百年来中国男权文化的映射,同时,这一意象亦赋予了小说多方面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5.
《围城》是一部反映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小说。它描绘了众多不伦不类意象①,主要从文化现象,人物及其人生方面进行观察,对处于抗日期间知识分子的生存现状进行幽默、辛辣而深刻的讽刺,从而揭示了尴尬人生的哲思。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大学毕业至今十多年,《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常陪我左右如良师益友,但良师益友亦非完美,我渐渐发现它在作品复述和史料运用上存在瑕疵或"信度"不足的问题,有的已经被人提及,[1]不再重复,而暂未被人言说的部分便成为本文的内容(本文指出25条瑕疵).本欲藏而掩之,但鉴于目前大学生的积累欠缺,大学教师也未必能发现这些错讹,而该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点教材",作为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本科生指定教材,印量甚大,影响甚巨,因此便在此献丑,希望贤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众多学术理路中,存在重史料、重理论、重概念提炼与重体验感悟四大理路,各理路各有其优点或可行性,同时也各有其缺点:“史料”具有似真性,“理论”具有过程性、预设性,“概念”易本质化、主观化,“体验感悟”则欠缺严谨等。四大理路的划分,有利于各理路的借鉴融合以及学术上的宽容开放。  相似文献   
8.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是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学研究价值和巨大的社会价值,属珍贵的人文资料。本文以肇庆鼎湖水坑一村陈氏、吴氏、黎氏等家族为中心,对其中的历史文化名人进行谱系梳理。  相似文献   
9.
巴金的《寒夜》和张爱玲的《金锁记》都出现了不少"光"的意象。在这两部作品中,光被营造成了抒情意象,融入了人物的情感与体验,具有丰富的意蕴和审美价值。这两部作品中,"光"意象背后是无光的家庭关系、人物悲剧的命运、黑暗的环境以及人物灰色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0.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等先生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作为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本科生的指定教材,印量甚大,影响甚巨,但直到1998年的修订本,仍然在作品复述与史料复述上存在一些瑕疵。本文指出其中的25条瑕疵,对其他学者提过的错误不再重复。之所以指出其错漏,是希望这都优秀教材日臻完善,不再继续给大学师生以负面影响,也希望著者能以更认真的精神对待史料的"多"与"真",让研究回到文本自身。但是瑕不掩瑜,该教材依然是同类教材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