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3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花距是花器官的管状伸长物,被子植物的许多类群都独立进化出了花距。花距的形态,特别是长度,决定了哪些传粉物种能够获得聚集在花距尖端的花蜜。花距与传粉者之间发生协同进化,是某些植物类群进化中的关键创新。通过提高传粉者的特异性、传粉效率和繁殖成功率,花距可能有助于植物向新的适应区过渡,同时促进生殖隔离和物种形成。  相似文献   
2.
产自湖北神农架的狭叶三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 var. gerlachii (Hance) Chang一直被各种文献和有关标本馆误定为小花三脉紫菀A. ageratoides var. micranthus Ling。我们对二者进行了野外采集和形态学、细胞学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导致错误鉴定的原因,重新确定了二者的界限。小花三脉紫菀无横走地下茎,这一性状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核型研究发现,小花三脉紫菀为二倍体,2n=2x=18=18m,核型属1A型;狭叶三脉紫菀则是四倍体,2n=4x=36=32m+4sm (2SAT),核型属2A型。二变种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均为首次报道。狭叶三脉紫菀在湖北为新分布记录。  相似文献   
3.
4.
植物的传粉是初中生物学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不少教师认为自花传粉导致近交衰退,是原始的传粉方式,而异花传粉更为进化。这种认知暴露出人们对植物传粉演化趋势和进化含义存在误解。本文一方面试图纠正“异花传粉比自花传粉进化”这一广泛流行的错误观点,另一方面促进正确理解“进化”或“演化”一词的内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