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崇尚真实。没有真实,课堂就没有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和基础。然而,当今某些思想品德课堂让人有虚伪感。追求思想品德课堂真实,有利于实现师生人格互动,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有利于深化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影响思想品德课堂真实的主要因素有:教师教学理念的偏差,教学策略的不当,教学研究的肤浅,教师评价的失实。真实的思想品德课堂主要表征为:真情实感的教学氛围、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直面生活的教学内容、注重实效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确定性是世界的另一本真状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效果既是可预见的、精确的、必然的,也是不可预见的、模糊的、随机的。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不确定性,会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发生质的转变,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教学行为的实施主体,应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以及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以专业眼光进行观察而"发现",引导学生表达真实的心理困境,促进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建构知识与品德.  相似文献   
4.
高师课程体系改革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实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最优化整合。对政教专业开展政史类三个系列课程的整合安排与教学实践,这种尝试克服了传统的专业教育体制下政教专业政史类课程终结性、封闭性的各种弊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课程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动力作用,是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建立在邓小平对时代和国情作了超越前人的深刻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政治稳定观,是邓小平治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不同的层次准确地把握住政治稳定与现代化、政治稳定与改革和发展、社会稳定与政策稳定的多角关系,并对保持政治稳定进行了全方位设计,对我们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确立面向 2 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课程体系 ,是思政专业获得新活力的正确选择。知识化时代是思政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大环境 ;现代发展是思想政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优先关注的领域 ;作为现代化基本导向的社会主义是思想政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 ;人的现代化是思想政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懈追求 ;市场化是思政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不容回避的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按照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应该是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可是,长期以来,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父母当作实现物质需要的主要手段,学校也有意无意地把教育“窄”化为智育,又把智育“残缩”为分数,在操作中明显表现出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人格的偏向。因此,“分数”几乎成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惟一标准,班主任成了制造中考、高考升学率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工作定位的偏差与职能扭曲使班主任为“分数”疲于奔命,少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学生的人格教育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班主任首先要认真学习实践建构主义理论,根据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8.
教学反思原本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途径,能否有效地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取决于诸多因素。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反思是"负担",其自我发展动力几乎枯竭,即缺少问题的发现、缺少情感的体验、缺少细节的关注与缺少思想的碰撞。改变教师自我发展动力枯竭的状况,为教师发展注入动力,首先需要深刻领悟支持教师自我发展的反思所具备的主动性、细节性、对话性和生长性四个方面的特征;其次是真正实现关于教育教学、自身价值、职业角色和行为模式四个方面的观念重构。  相似文献   
9.
教学反思原本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途径,能否有效地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取决于诸多因素。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反思是"负担",其自我发展动力几乎枯竭,即缺少问题的发现、缺少情感的体验、缺少细节的关注与缺少思想的碰撞。改变教师自我发展动力枯竭的状况,为教师发展注入动力,首先需要深刻领悟支持教师自我发展的反思所具备的主动性、细节性、对话性和生长性四个方面的特征;其次是真正实现关于教育教学、自身价值、职业角色和行为模式四个方面的观念重构。  相似文献   
10.
一、追求思想品德课堂真实的意义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生活的另一种样式,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本色。真实是课堂产生活力的基础所在,更是思想品德课堂的生命,惟有真实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的价值得以体现和提升。1.求真是实现师生人格互动的需要真善美是人类永恒追求的最高境界,其中“真”是基础,“善”是枝叶,“美”是结果。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真经”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要让学生追求真善美,首先教师自己要追求真善美。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育人中更要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