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针对磁流变阻尼器在拉力器中的应用,鉴于传统拉力器存在材料种类单一,拉伸倍数小,体积大,使用寿命短,重量大,难拆卸,不易携带等方面缺点的思考,本文采用了新兴智能材料——磁流变液注入拉力器的缸筒中形成磁流变液阻尼器这一方法,并针对其是否具有可操控性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拉力器的模型结构以及尺寸大小。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话语表达,新闻评论不仅反映社会现实,并具有生产性力量,推动着社会事件的发展,塑造着公众的舆论生态。本文从话语建构的角度分析了国内主流媒体对日本地震分阶段的新闻评论类型及特点。从话语生产与社会事件演进机制结合日本地震分阶段的灾情特点,本文初步将国内主流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新闻评论分为人道主义话语、启智话语、理性话语和危机话语四种新闻评论类型,四种话语评论类型纵向、动态地构成了国内主流媒体对日本地震新闻评论的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3.
首先感谢会议的组织者邀请我并给我这次机会来评价Straubhaar教授的发言.我要祝贺Straubhaar教授精彩的演讲,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受益匪浅.在此之前,他非常友好地将他的新书<世界电视--从全球到本土>送给我,他今天演讲的部分内容正是来自此书.我强烈推荐大家阅读Straubhaar教授的这本好书.  相似文献   
4.
烟雨处怀古     
人生冷暖/聚聚散散/杯盘冷炙复堆叠/且若昨日黄昏梦/夕阳斜时松林洞/皓首穷经读书人/风不至而云动/鸟不鸣而心惊/怎奈时光催人醉/醉卧不知花暗语/日日飞度梦黄粱/且忘他年事事新/忆古文章时时读/倏息一刻成旧人/旧人且触感心伤/遗给后世后人听我站在烟雨雾中,感觉懵懵懂懂的,眼前腥冷的一大片空气濡湿了我的唇。我这才迷迷蒙蒙有了时空交纵的错感。我看见无数知名的抑或不知名的头颅从远处的天空飘荡而来,又轻摇而去,我的心被某些道不清的情愫触动了,我清楚地听见胸腔中的弦铮铮而响,然后偃息下去。我倒在一片血染的回忆中。我是这样活在纸…  相似文献   
5.
<正>托马斯·聚德霍夫(Thomas Sudhof)博士是一位穿着随意,但做起研究来却一丝不苟的人。即使是加州炎热的艳阳天,他仍然穿着厚运动衫。当接到获奖的电话时,他像对待科学问题一样询问:你是认真的吗?2013年10月7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细胞与分子生理学系的托马斯·聚德霍夫博士成为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之一,正是他长期的开创性的工作让我们知道了神经细胞是如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还一直在揣摩和重读已故的Jan Ekecrantz教授的著作.他的著作对我们今天关于全球媒介问题的讨论有重大贡献.我在这里以及今后将参加的会议中都将感念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今天我将尝试解决Jan在他最新的文章中提给自己的问题--"在全球化的世界里如何进行媒介研究?"(Ekecrantz,2007:169).因此,我的评论不仅仅是针对Straubhaar教授的演讲或著作,而更多地针对从国际传播到全球媒介研究的范式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我们研究工作的影响.我的演讲基于以下的假设:当理论发生变化时,我们就必须改变方法论以及与方法论相对应的经验事实的收集.这些变化理所当然会影响我们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事件的话语生产类型及叙事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恩  邓然  龚瑶 《当代传播》2011,(6):47-49
近年来,借由新媒体事件造势而发展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强烈关注.本文以类型学社会话语的分析框架将新媒体事件归纳为四类话语,即国家(民族)话语、公共性话语、民粹主义话语和文化话语.话语背后分别体现了官方意志与爱国精神、公民性力量、戏谑狂欢精神和文化建构的逻辑.这些话语共同构成了新媒体舆情的主要表达内容.  相似文献   
8.
新闻专业主义话语是新闻生产与改革实践中不可避免的议题。在公民社会场域中,中国新闻专业主义迷思来自于知识分子文人论政传统、国家宣传模式和市场经济的商业诱惑。掣肘于三者张力的制衡与渗透,当代新闻从业者出现了身份与角色认同的焦虑,新闻"记录论"和"影响论"的论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角色失衡。在社会转型场域中,对社会主导意识的建构是专业主义新的历史使命。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赋权"为"公共性"提供了"混杂式"的传播路径,新闻专业主义的新媒体转型蕴藏着某种希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