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自2002年以来,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鸣一直持续不断.通过对2010年度包括理论建构、理性批评、比较研究在内的广义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的检视,我们发现,视野宽阔、焦点集中、方法多元是其突出特征.其整体性欠缺在于:理论深度不够,研究成果的分量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2.
以民间情怀为核心的民族民间文化、以官方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主流文化和以救赎情怀为核心的知识分子精英文化三种文化形态构成影响当代少数民族报告文学精神气质和文化意蕴的独特文化生态,而这三种文化形态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张力导致了当代少数民族报告文学在意义和风格上呈现出开放与多元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民族文学研究》自创刊以来收录的有关运用结构主义叙事学批评方法的文章为研究对象,试图对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评论中的结构主义叙事学批评实践状况进行梳理,从而对其中体现出的特点和问题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空山》是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作家以一种近乎悲情的笔调对机村数十年生活场景进行近距离叙述和摹写,饱含着对现实的坦诚勇敢和深刻,更显示出时代的温度和触及现实的深刻力量.以文学的方式对现代化所带来的精神生态失衡、人性异化作出了虔诚而庄重的反思,表达出强烈的救赎愿景,成为《空山》独特的文学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徐刚是一位专注于生态报告文学创作的作家。其作品植根于敬畏大地和守望家园精神背景,显示出强烈的现实救赎意识和文化批判愿景。恢宏壮阔的生态视野,构筑起有别于此前以及他人的生态伦理观,而宏大的叙事结构、海量的生态信息以及诗意化的言语表达则成为徐刚生态报告文学独特的审美诉求。这一切,铸就了徐刚生态报告文学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