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通感”本是修辞学用语,它是指人们运用联想进行感觉借移,把两个不相连属的事物放在一起,把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的方法。它好比桥梁一样,在人的审美活动中,使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相互沟通、相互转化。它具有一种情感逻辑,完全凭着直觉产生,是一种自发的内心体验。 借用“通感”手法,可以使学生在音乐课教学时将听觉形象借移为视觉形象,帮助他们产生美感,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如教学《红星歌》,我就运用这种手法,  相似文献   
2.
万桂香 《科教文汇》2014,(2):160-162
当前全社会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大批文化工作者和教育专家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意识到民间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在高校成立了研究民间艺术的机构,这其中包括民间剪纸的课程教育。民间剪纸的普通教育为成人教育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是.关于成人的民间剪纸艺术教学研究却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效果甚微。在全国的成人民间剪纸艺术教学缺失的形势下,有关山东特色剪纸的教学更是罕见。本课题的研究重在探寻出民间剪纸艺术成人教育的新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成人继续教育的需求.力争做到立足地方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