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于凤荣 《考试周刊》2011,(18):29-30
在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师可以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教学基本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教育反思。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足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牛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新课程四年来.为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很多的尝试.除了采用小组互助学习法进行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2008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命题很注重"基础性、综合性"这两大特点.做到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化学学科能力的综合考查.这特点与<考试说明>中确定的命题指导思想是完全吻合的.这可以引导中学化学教学跳出"题海".从而重视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必做题28题比较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的有关要求,下面我对该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4.
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在未来教育中立于不败之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是我们不能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失去兴趣,而要使学生学习得有兴趣,在快乐中学习。在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呢?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江泽民同志曾提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知识观,真正以“以人为本”的思想来教育学生. 数学开放题打破了常规的条件和结论都完备的习题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益处. 任何一个教改课…  相似文献   
6.
耕地集约利用转型的理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集约利用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在面对日益复杂的人地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过程中,如何通过破解土地、劳动力、资金与技术难题来探究耕地集约利用转型是土地资源科学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这对于促进耕地资源优化配置、农业转型发展和质量兴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回顾和综合归纳法,基于耕地利用系统理论,从要素替代视角分析耕地集约利用转型内涵,进而剖析耕地集约利用转型的动力机制、演化阶段与特征,并提出转型优化调控途径。结果发现:①耕地利用系统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参与者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上通过投入适量的劳动生产要素而获得农产品及社会经济效益的自然-人工复合系统。由耕地利用系统要素和结构优化调整转变而引发的耕地利用系统演化对研究耕地集约利用转型的本质具有借鉴意义。②耕地集约利用转型是指耕地利用系统的要素和结构随着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变化后呈现出的趋势性转折。耕地集约利用转型的演化过程是:劳动集约型阶段—资金集约型阶段—技术集约型阶段,具有一定持续性和阶段性特征。③耕地集约利用转型动力机制包括:耕地、劳动力、农业物资、技术等耕地利用系统内部不同要素价值和价格非同步演变机制与各要素相互替代和重组机制,以及产权赋能与合理收益分配制度的联合反馈机制。因此,本文认为,助推耕地集约利用转型可以通过促进耕地增值、调整耕地利用主体、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等途径进行综合调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