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四月的梨都砀山,春日载阳,于永正老师正在执教《惊弓之鸟》的第二课时。讲到“孤单失群”这个词语时,学生的理解遇到了困难,于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解决问题,这时一个男生突然推门而入。面对突如其来的情景,于老师放下手中的课本,走到他跟前,摸了摸他的头,笑眯眯地问道:“你怎么迟到了?刚才到什么地方去了?”生:(胆怯地)我刚才在楼梯口坐着休息,没有听到上课铃声。师:你当时什么心情?8生:(有些紧张)我发现周围没有人了,想到可能上课了,所以赶紧跑了过来。师:当你发现此时只剩下自己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生:既孤单又害怕,还有些紧张。…  相似文献   
2.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些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深深地激励着我们、启迪着我们的思绪,然而,新课程的设置是以城市学校为样本的,对广大农村学生来说无疑是超前的,仅就习作教学看,农村小学生的“苦作”和“硬作”的不自然写作状态,充斥着课堂,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随手抓来的都是活书,都是学问本领。”重读陶先生“生活教育”论述,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如何利用农村生活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教育,使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上,具有实践、探索的广阔时空,对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文化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利用好本土的课程资源,这是落实语文教学改革中提出的“大语文”理念,引领学生从课堂走上社会、走进生活、亲近自然的重要举措。梨都——砀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诗情斐然、画意浓郁,充满了生机与希望,拥有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这种丰厚的乡土资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实施探究性学习语文提供了丰厚的“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5.
正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第一次抱母亲》。伸出右手跟老师写课题。(师半蹲着、倾斜着身子,边写边述)这个"抱"要注意右边的写法,横折钩要小,因为下面还有竖弯钩,要为它留出位置。"母"字  相似文献   
6.
雪中的春天     
又是一节新课改语文研讨课。我让学生们把《第一场雪》这篇课文的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来 ,并拟定题目。学生们认真思索起来 ,有的学生已在习作。好动的刚康又活动起来了 ,他先是交头接耳 ,不时窃窃私语 ,然后又手舞足蹈 ,像和别的同学在争辩什么 ,声音象蚊子一样在我耳边萦绕。课堂顿时乱起来。课堂上最让人头痛的就是这种交头接耳现象 ,特别是这些好说好动的学生 ,夹杂着如此噪音 ,像炸弹一样 ,安静的习作氛围被打乱了 ,真令人无法忍受。这种现象司空见惯 ,以前我总是厉言拒之。毕竟是在新的课程改革研讨的课堂上 ,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文化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利用好本土的课程资源,这是落实语文教学改革中提出的“大语文”理念,引领学生从课堂走上社会、走进生活、亲近自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日前,某网友看到儿子的小学考试卷后,对老师判的结果强烈不满,并上网发帖质问:为什么小学语文会有那么多的“标准答案”,就连“写你最喜欢的一句话”都有固定答案!该帖引发了网上“标准答案”是否科学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9.
书韵、乐语、童音……老师与孩子们歌唱画眉鸟的歌声充盈着课堂。李秀荣老师在《鸟的天堂》公开课上,依据学情,大胆取舍,另辟蹊径,精心引导学生的每一个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得以迸发,整个课堂充满课改带来的新气息,授者和受者一起欢悦,一起成长。师:(绘声绘色地范读)“  相似文献   
10.
崔峦先生在《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文中指出: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上,具有实践、探索的广阔时空。农村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色彩斑斓的田园风光和草草叶叶蕴涵着无尽的知识和无限生机,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资源。利用“草叶”这些农村资源,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是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到田野去,到果园去,赏农景、干农活、记农事、写农民。让农村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充满泥土和草叶的芳香,既激发了学生的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