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 《关心天气》是苏教版《科学》三(上)第4单元起始课。 (一)交流有关天气预测情况。 师:小朋友!今天的天气怎样,谁能用简单的语句描述一下? 生:今天下了一点蒙蒙细雨,太阳也躲起来不和我们见面了。 生:今天下了小雨,风好像比昨天大,我感觉有点冷。 生:我在雨里淋了一会儿,感觉有点凉飕飕的,但很有意思。 生:我知道今天要下雨,就带了雨伞和雨鞋。  相似文献   
2.
说实话,作为同行,在3月31日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距我工作的地方不到1公里的城南小学有一位叫殷雪梅的老教师。她是平凡的,普通的,然而她在小车疾驰而来的一刹那间毅然而然的抉择,却是那样的感天动地!英雄的一生、英雄的壮举归结为一个字——爱!危险来了,张开双臂奋力一推,这是殷老师深爱孩子的必然举动,殷老师走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我们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包括:明确界定检察机关参与行政诉讼的范围;完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方式等。  相似文献   
4.
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老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最近我在引导学生研究“怎样才能加快水的蒸发”这个问题时,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引导学生探究, 虽然看上去都落实了“让学生动手做科学”的新课程理念,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节六(6)班的科学课,我准备和该班学生一起学习《变色花》一课。我刚走进实验室,一股难闻的怪味就扑鼻而来。还没等我向同学们问好,就有学生高声汇报:“老师,我们自制的紫甘蓝汁有臭味了。”我一听很是纳闷,其他班都已经上过这一课,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呢!于是,新课就从讨论紫甘蓝汁为什么会出现变味开始。经过学生一番七嘴八舌的汇报,我总算弄清了原委。原来,学生在上个星期天就买了紫甘蓝制成了甘蓝汁,上周三的科学课因为学校搞质量调研被迫取消了。周五的科学课又因为“红领巾跳蚤市场”而再次错过。今天已距他们制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的认知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对信息加工进行控制的过程,它监控和调节着学习者认知活动的进行,这就是元认知。进入新课程以后,教师普遍感觉如果放手让学生探究,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忙而无序的现象,是放是管令教师颇为头疼。我想,在我们的科学教学中,如果注意和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学生就能更多地了解探究的意义和特点,自觉地调控自己的探究行为,改进自己的探究策略。这样,学生就能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发现者,他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活动将更有意义。我尝试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逐步渗透元认知理论。我在实践中发现,元认知…  相似文献   
7.
任秋华 《江苏教育》2006,(1B):43-43
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老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最近我在引导学生研究“怎样才能加快水的蒸发”这个问题时,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引导学生探究,虽然看上去都落实了“让学生动手做科学”的新课程理念,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8.
对儿童的探究潜能,我一直认为他们太小,只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尤其是刚刚接触科学课的三年级的小朋友。然而,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一节《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的公开课,让我真切地解读了学生的探究潜能,并改变了固有的观念。以下就是该节课的一个片断:(老师把橡皮泥沉  相似文献   
9.
笔者和新课程“亲密接触”了几个月之后,最初的畏惧与紧张正慢慢淡化,逐步适应了新角色,并开始享受新课程带来的乐趣。其实,新课程并不神秘,要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实验教师,关键要学会思考和研究,并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0.
学生为什么喜欢科学课?就是因为科学课上有许多有趣的活动,他们可以边玩边学习。作为科学教师,我们不妨投其所好,设计一些真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过程。第一次带学生研究“怎样才能加快水的蒸发?”这个问题时,我准备了酒精灯、试管夹、玻璃片等分组实验材料,期望学生能通过实验知道加热、通风、增大蒸发面积等方法都可以加快水的蒸发。结果却很让我失望,学生竟然只想到加热这一种方法,我启发学生回忆妈妈平时是怎么很快地晾干衣服,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七拼八凑,总算多想出了几种办法,学生学得不主动,我也累得够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