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科学研究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北方沙尘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地面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通过对1978年以来的TOMS气溶胶指数分析,揭示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长期演变规律,并结合地面辐射资料分析了沙尘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地区3、4月份大气气溶胶指数有两类高值区,一是沙尘源区,另一是影响区.影响我国沙尘天气的境外初始 源区大气气溶胶指数的峰值集中在0.2附近,北路源区绝大部分气溶胶指数区域面积强度集中在0.3~0.4 之间,西北源区和南疆盆地区的峰值集中在0.4附近,整个北方地区气溶胶指数的区域面积强度的峰值集中在0.3附近.沙尘暴天气发生和影响期间,随气溶胶指数出现峰值地面太阳总辐射和入射辐射相应出现低谷,源区两者之间有比较好的负相关关系,而影响区的相关性相对较小,说明在影响区大气气溶胶来源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2.
山西排放的大气颗粒物向北京输送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一个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系统,模拟了2002年9月3~9日间山西省排放的大气颗粒物向北京地区的输送过程,以分析下垫面非均匀性和天气条件对输送过程的影响以及源于山西污染物对北京地区颗粒物浓度的贡献。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排放的污染物能够被输送到北京地区,具有明显的输送通道,而且不同地区排放的污染物的输送路径是不相同的。山西排放的PM10对北京地区近地面PM10浓度的影响可达10~30μg/m3,500m高度的影响高达30~70μg/m3。  相似文献   
3.
利用静止卫星资料跟踪沙尘天气的发生、发展及其传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静止气象卫星(GMS-5)高分辨数字资料(展宽数字资料,S-VISSR)和低分辨模拟云图(WEFAX),结合沙尘暴在云图上的主要特征为,建立两种方法利用GMS资料显示沙尘暴的发生、发展和传输过程.并利用EP/TOMS卫星遥感资料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分析了2000年4月24日~26日和2001年3月21~22日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的典型沙尘暴天气过程.揭示了沙尘天气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沙尘天气发生时北京出现5级重污染天气,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从2001年3月19日的O.253mg/m3猛增到3月22日的0.616mg/m3,增加了将近2.5倍.从沙尘天气传输路径上若干城市2001年3月15日至25日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逐日变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几个城市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峰值出现在3月23日,这说明此次沙尘天气的影响范围很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