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在如火如荼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面临被漠视和边缘化的命运。这种完全与时代精神相悖的改革为何存在?本文以"麻岔"教改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麻岔"教改实践的现场考察、深度访谈和文献调研,从信息技术在教学融合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同价值冲突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可能性和思路:(1)人的发展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契合点。(2)中小学校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一方面,需要重新考量效率;另一方面,需要从数字化校园环境、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系统三个层次将信息技术内化为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
余剑波 《内江科技》2008,29(1):164-165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答疑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支持服务成为远程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把答疑系统只是看作是一种简单的知识搜索技术,那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我们必须在学生答疑完成后,对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挖掘出对我们教育或教学有用的信息,进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小班化教学的提出,全科型小学教师将成为教师培养的一大趋势,全科型教师的培养有助于教师专业化队伍的建设与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随着碎片化资源和草根化媒介技术的出现,微课程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和开发人员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我国对微课程定义、形成、设计和开发等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微课程设计大部分采用线性设计模式,这与微课程自身特点及实施环境是相悖的。鉴于此,首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微课程的定义,并在"新三论"和学科科学的指导下,提出了微课程的非线性设计模型——点链圈(PLC)模型,并系统地介绍了该模型设计的原理、思路、框架、内容、主要特点及局限性和适应范围。实践证明,这一模型对中小学微课程设计实践具有指导价值,同时丰富和拓展了课程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5.
新技术给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我们一直认为效率是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的根本目标。然而,不完全受效率支配的教育领域,教学效率不是其惟一目的。随着交互主体性哲学思潮的兴起和Web2.0理念出台,着力营造教育对话的境域务必成为教育技术应用的替代性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HTML5技术的成熟,很多HTML5游戏和互动网页很快在微信朋友圈中流行.部分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学校和老师开始尝试将HTML5互动网页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对此,文章总结了目前常用的HTML5互动网页创作平台及其特点,并对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后,作为新时代重要标志之一的人工智能在教育评价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其传统意义上单纯作为评价技术支撑的作用已逐步被打破.未来的教育评价,在评价目标的内涵界定、评价主体功能的发挥、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评价结果的运用等方面,均将体现人工智能的特点.人工智能的理念必将全面渗透到教育评价改革中来,在整体上影响着教育评价改革的进程甚至方向.实现这种应然而未然之态,一是需要转变教育评价思想,强化教育评价新理念的引领,特别是突显过程性评价与增值性评价的指导;二是需要拓展人工智能教育测评功能,推进人工智能测评技术的发展;三是需要夯实人工智能教育评价的支撑体系,加强智能化教育测评基础设施建设,改进教育评价制度,努力提升全社会的教育评价素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