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7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期座谈专家: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项目组召集人,全国“十五”教育科学国家重点课题“新课程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分课题负责人。) “在学习方式上,我们倡导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记:本刊前几期已经分别就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做了深入的访谈。您能否在此基础上谈谈,学习方式究竟指什么?余:我们认为,学习方式较之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它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手段等方法、技术层面的外在表现,而且还包括…  相似文献   
2.
“你还有什么意见?好,请讲。”这是灵武市东塔中学初一数学许老师课堂上的口头禅。9月26日上午,我们走进了她的课堂。她个子不高,已近中年,一身灰白的衣服,没有任何装饰,神情平和,在教室里则始终挂着微笑。这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和学会用正负数解应用题。许老师给出了一道计算题:31+(-28)+28+69,叫了3个学生上黑板演算。她是希望学生自觉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3个学生也都用了,但有些细微的差别。其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解的:(31+69)+(-28+28)=100+0=100。答案出来后…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推进一年半后,记者随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评估小组再一次坐进实验区的课堂,与教育局长、教研员、校长、教师和学生座谈,翻看资料,寻找课程改革的足迹,倾听改革者的心声。这其中,有欣喜,也有困惑。更为重要的是,我看到了热情过后的真实教学和教学背后的种种呼唤。一个令人堪忧的问题始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用什么来保障课程改革的有效、持续推进? 不可否认,课程改革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在实验区,不少  相似文献   
4.
沃建中:199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从事认知发展与脑功能、思维发展的应用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999年获全国首届百名优秀博士论文奖。主持国家“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建构与培养研究”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与教育课程设计研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认知发展研究室主任、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曾主编《中学生心理导向》、《小学生心理导向》、《幼儿心理导向》等书籍。 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推广速度很快,多数学校从仅仅开设心理热线和信箱、开办…  相似文献   
5.
8月中旬,立秋后的青岛仍然艳阳高照,碧海蓝天之间充溢着火辣辣的空气,丝毫不减夏的炎热。这种火热也在一群人的心中蒸腾。一个大礼堂里,来自山东、宁夏、广东和海南的数学教研员、部分高中教师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组的成员之间正进行着多维对话。业内人士非常清楚,这四个省(区)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领头羊”,于今年9月首先采用全新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因此,暑假对于四省(区)的相关部门,尤其是教研员和高中学校来说,是一个非常紧张的预备期。坐在这里的每个人都带着体验、带着经验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这次全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推…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为什么一直都不能令人满意?除了要对我们的教育内容进行反思,还需要对日常课堂教学进行追问,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甚至是对教师本身进行有深度的剖析和讨论。本期发表两篇文章作为引子,同时约请了道德教育专家发表见解,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将本期话题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课程专家就教师关心的问题答本刊记者问(四)与探究性学习一样,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但是,对于开展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比如如何分组、合作的规则、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训练、在学生合作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等等,大多数教师可能有误解,有困惑,甚至迷茫,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提供———  相似文献   
8.
9.
关于数学新课程的几个为什么——访孙晓天教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有一些学者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相应的教材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这些意见有如下几个方面:1.一些数学教材的内容没有了数学的语言,不像数学教材了;2.初中阶段“平面几何”的提法不见了,代之以“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大大淡化了推理和证明,这将会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3.目前课程标准创设的“螺旋上升”的体系不利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4.追求“大众数学”,将有碍于数学精英的培养。5.数学课程与教材的这些变化,将降低数学教育的总体水平。这些问题应当如何认识?数学教师都很关注。本刊近日就其中的一些问题采访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研制负责人之一、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孙晓天。  相似文献   
10.
高考改革,重大而敏感。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中国高考制度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史,为选拔人才、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引导教育方向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它的内容与形式永远是与社会的发展进步联系在一起的。近十年,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大变化,决定了高考改革的活跃是必然的。聚光灯下,没有完美。万人瞩目的高考改革,每走一小步,几乎都会有争议。然而,迈步却是历史不可阻挡的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