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明清小说大量的插图系借鉴民间看图讲故事的形式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着版式方面的种种变化.这些变化有的与小说评论互相影响,也有的和戏曲演出活动发生联系.图像作为重要的研究材料,值得小说和戏曲研究领域的专家予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碳排放脱钩效应及减排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及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背景下,本文采用2006-2019年黄河流域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Tapio脱钩弹性指数及追赶脱钩模型考察黄河流域碳排放特征及脱钩状态.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碳排放总量与人均量增速放缓,两项指标的年均增速分别由2006-2010年期间的6.5%和5.4%下...  相似文献   
3.
"脚色"最早为个人简历之意,古典戏曲形成后,适应人物出场亮相时的自我介绍,后渐为戏曲演员的行当术语.但在这一术语走向定型的过程中,脚色仍长期保留着履历之意,到明末清初才约定俗成下来.此前,宋金杂剧院本中的"末尼"、"引戏"、"副末"、"副净"、"装孤"等演员类型,其实并非"脚色",而是"杂剧色".区别在于:"脚色"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服务于人物形象塑造的演员;"杂剧色"则是伎艺性杂扮段子演员,并不以故事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主要目的,且杂剧色是唐代部色制度在宋代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明清小说大量的插图系借鉴民间看图讲故事的形式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着版式方面的种种变化。这些变化有的与小说评论互相影响,也有的和戏曲演出活动发生联系。图像作为重要的研究材料,值得小说和戏曲研究领域的专家予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5.
对戏曲脚色名称和含义的研究并不需要故作新奇之论,而是应该在研究方法上变以往的"牵涉颇广"为以脚色的演出形态和职司功能为主,通过文献、文物、剧本资料的条分缕析,解决具体问题.运用此方法对脚色的分析表明,生旦是人物扮演中男女主人公的符号,冲末则只是文本记录的结果,丑脚的名义也应与滑稽调笑的戏剧效果相联系才可以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涉商剧目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现存剧本有多部涉商剧目从多角度多层次关注商人及其活动.这种关注并非由文学体裁所决定,而是社会现象在文学中的必然反映.从中可看出元代社会对商的定位的转变,如商人及其活动并不卑贱,经商致富有着与读书发达同样的价值,真正应受指责的是那些诱人败家的趋炎附势的小人.对"商"的肯定同时是对小农经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批驳,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论明清的戏曲刊本插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叙事文学走向成熟相呼应,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是明清时期小说戏曲插图的出现与繁盛。通过对古典戏曲插图的考察发现,对于有着典型舞台特征的戏曲艺术来讲,相应的刊本插图在不同时期对舞台表演艺术有着或多或少的展示。因此,深化对明清叙事文学刊本,尤其是文学叙事与图像叙事关系的深入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据文献记载元杂剧演出繁盛的地域为大都、临安、平阳、真定和东平等地,但元杂剧近一半剧目的故事内容涉及今河南的大量地名。这既与河南作为古代政治中心的历史地位有关,更重要的是宋元时期的历史造就了宋金元文学中挥之不去的“中州情结”。元杂剧中大量涉及河南地名的剧目,其实是广大民众思想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这些河南地名实际是能够引起最深沉的内心共鸣的“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