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主张将评价嵌于教学之中。本研究以一位初中英语新手教师的达标课为例,运用课堂观察、焦点团体访谈与实物收集等方法,勾勒了课堂评价的实践样态,并探究了备课组不同教龄的教师如何理解“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课堂评价。研究发现,新手教师的课堂评价呈现证据收集、描述性反馈、调整与改进的实践样态;备课组不同教龄的教师在访谈中对“何为一体”与“一体何难”阐释了自己的理解。基于以上分析,可以认为,“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课堂评价是师生在课堂生命场中相互注视、彼此回应、共同成长、双向奔赴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全静 《考试周刊》2014,(90):174-174
<正>音乐欣赏能力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必须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文化的熏陶,包括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国家文化等。因此,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渗透文化的过程。正如国际教育学会在《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中指出的:"当音乐被置于社会和文化的语境中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才能获得最佳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懂得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文化升华音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