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科学研究   1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在简要阐明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的现实背景基础上,对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内涵进行剖析,将其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提出广义的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包括生物生产力、经济生产力和生态生产力的概念。而后,文章对现有生物生产力的计算模型分类予以评价.同时展望了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  相似文献   
2.
刘厚培 《资源科学》1990,12(6):36-42
近些年来,由于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粮食问题日趋尖锐,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能力的探讨和研究,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界的关注。6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生产力研究的开展,土地资源人口承载能力(或称土地承载力)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课题之一,也逐渐成为国内外一门崭新的科研领域。在该项研究范围及理论方法上取得了不少成果,并不断地深化和完善,为全球工农业发展战略和环境综合治理、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甚至人口政策的制定、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规划与决策,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厚培 《资源科学》1980,2(2):77-83
小麦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是重要的秋播粮食作物之一。但因各地生态环境不同,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春季阴雨天多、日照少的气候条件下,小麦抽穗开花一籽粒成熟过程极为不利,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我们对桃源县小麦的生态环境条件的分析及其增产途径的探讨,在亚热带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藏玉米生物生产力及其光能利用率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实测资料,对高原玉米田的干物质累积及太阳能利用率特征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高原玉米干物质累积可高达25t/hm2-30t/hm2:其中露地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25t/hm2,地膜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可达30t/hm2,比露地玉米高15%左右;2、地膜玉米鲜重也明显高于露地玉米,最终鲜重可达90t/hm2,比露地玉米高5%左右;3、西藏玉米嘎干物质累积量比内地平原地区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高20%-33%;4、高原露地玉米田的最大太阳能利用率出现在灌浆期,可达3.5%,拔节到成熟期的平均太阳能利用率为1.8%;5、高原露地玉米田和高原冬小麦田的平均太阳能利用率没有明显差别;6、从西藏玉米资源开发前景看,在青藏高原海拔3700m以下的广大农牧区,发展地膜籽粒玉米和露地青 玉米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必将对青藏高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历史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中国农业面临的七大问题;中国现代化农业道路的选择;中国现代化农业的内涵及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厚培 《资源科学》1988,10(3):7-12
赣江流域丘陵山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水热资源充沛,年均温17.1—19.7℃,≥10℃年活动积温5340—6350℃,作物生育期较长,一年可三熟,年降水量1360—1810mm,适宜多种亚热带果木生长。在行政区划上包括赣州、吉安、宜春三个地区以及新余、萍乡两个省辖市,共有40个县市。土地总面积7.92万km~2,其中山地和丘陵占86.3%,平原只占13.7%。  相似文献   
7.
桂东南地区位于广西盆地的南半部,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南宁、北海、梧州3个省辖市以及南宁、钦州、玉林、梧州4个地区,共39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0.74万km~2(折合16099.68万亩)。本区台平地面积分布较广,占土地总面积的41.45%。 桂东南是个农业多适宜区,其气候、土壤条件非常优越,居广西之冠。该地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暖热、湿润,光热资源丰富,降水充沛,由于距南海较近,受海洋影响较大,既无酷暑,又无严寒,但有较明显的干、湿季之分,近乎于热带季  相似文献   
8.
刘厚培 《资源科学》1983,5(3):15-22
吉泰盆地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大致在北纬26—28°之间,赣江纵贯全境,是一个以丘陵为主的红岩盆地。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吉安地区的吉安市、吉安、吉水、峡江、新干、永丰、泰和、万安和安福等8县1市,土地总面积18714.49平方公里(折合2807.17万亩),约占江西省土地总面积的11.2%。其中,丘陵约占盆地面积的52.5%,山地约占25.5%,岗(台)地占6.4%,河谷平  相似文献   
9.
刘厚培 《资源科学》1985,7(4):16-21
旱地在我国南方山区占据相当大的面积,约占其耕地总面积的40%左右。主要分布于川、滇、黔、鄂、湘、赣、浙、闽等省及桂北、粤北、皖中南等亚热带丘陵山区,约占南方旱地总面积的90%。其中川、滇、黔、鄂四省旱地面积最大,约占耕地面积的50—65%,有些山区县和区乡的旱地面积占其耕地面积的75—95%。但目前旱地农业不大引人重视,生产水平很低,低产旱地约占3/4以上,旱粮产量仅占粮食产量的10—25%,特别是旱地作物单产水平远低于水田,旱粮平均亩产只有200—300斤,其中小麦、大豆单产更低,不到100斤;旱地油料作物平均亩产只有30—50斤,麻类作物100—200斤,烤烟200斤,棉花只20—30斤,甘蔗2000—3000斤,一般要比水田作物产量低1—3倍。研究南方山区旱地农业特点、充分合理利用旱地资源、挖掘旱地农业的生产潜力,对我国南方山区农业的发展,搞活山区农村经济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主要作物品种资源潜力及其开发的区域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毓英 《资源科学》1999,21(1):9-14
作物及其品种是特殊的农业资源,通过育种改良作物种性,可以协调作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虽然我国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的品种改良在作物产量增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作物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仍然巨大;作物品种的品质改良依然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区域、作物品种资源、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